老圃相传秋后菘,砖炉石铫一年冬。
宁知迟种迟于我,又见南薰上番风。
【注释】菘:白菜。砖炉石铫:指烧菜的土炉子,铫即铁锅。番风:指从南方来的暖和风。
【赏析】这是一首七律,描写了作者种菜的经历。首联说白菜在秋末冬初种植最为合适;颔联写他种菜时所用的工具,是土炉子和铁锅,说明他对种菜非常讲究,不随便应付;颈联写种菜的人多,自己要等到最后才种;尾联写种菜人已开始忙碌,而作者却还悠闲地等待。诗中通过“老圃”、“砖炉石铫”等词语表现了作者种菜的严谨态度和对自然规律的尊重。
老圃相传秋后菘,砖炉石铫一年冬。
宁知迟种迟于我,又见南薰上番风。
【注释】菘:白菜。砖炉石铫:指烧菜的土炉子,铫即铁锅。番风:指从南方来的暖和风。
【赏析】这是一首七律,描写了作者种菜的经历。首联说白菜在秋末冬初种植最为合适;颔联写他种菜时所用的工具,是土炉子和铁锅,说明他对种菜非常讲究,不随便应付;颈联写种菜的人多,自己要等到最后才种;尾联写种菜人已开始忙碌,而作者却还悠闲地等待。诗中通过“老圃”、“砖炉石铫”等词语表现了作者种菜的严谨态度和对自然规律的尊重。
自题兰帖记春新出自《立春三首》,自题兰帖记春新的作者是:方岳。 自题兰帖记春新是宋代诗人方岳的作品,风格是:诗。 自题兰帖记春新的释义是:自题兰帖记春新:在兰花贴上题字以记录春天的到来。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和对兰花的赞美之情。 自题兰帖记春新是宋代诗人方岳的作品,风格是:诗。 自题兰帖记春新的拼音读音是:zì tí lán tiē jì chūn xīn。
香沁彩鞭旗脚转出自《立春三首》,香沁彩鞭旗脚转的作者是:方岳。 香沁彩鞭旗脚转是宋代诗人方岳的作品,风格是:诗。 香沁彩鞭旗脚转的释义是:香气沁人心脾,彩鞭挥舞,旗帜随风转动。 香沁彩鞭旗脚转是宋代诗人方岳的作品,风格是:诗。 香沁彩鞭旗脚转的拼音读音是:xiāng qìn cǎi biān qí jiǎo zhuǎn。 香沁彩鞭旗脚转是《立春三首》的第16句。 香沁彩鞭旗脚转的上半句是
才见池痕认得春出自《立春三首》,才见池痕认得春的作者是:方岳。 才见池痕认得春是宋代诗人方岳的作品,风格是:诗。 才见池痕认得春的释义是:初见池塘上的痕迹,便知春天已经到来。 才见池痕认得春是宋代诗人方岳的作品,风格是:诗。 才见池痕认得春的拼音读音是:cái jiàn chí hén rèn dé chūn。 才见池痕认得春是《立春三首》的第15句。 才见池痕认得春的上半句是:
池痕吹皱绿粼粼出自《立春三首》,池痕吹皱绿粼粼的作者是:方岳。 池痕吹皱绿粼粼是宋代诗人方岳的作品,风格是:诗。 池痕吹皱绿粼粼的释义是:池水波纹被春风吹得泛起绿色涟漪。 池痕吹皱绿粼粼是宋代诗人方岳的作品,风格是:诗。 池痕吹皱绿粼粼的拼音读音是:chí hén chuī zhòu lǜ lín lín。 池痕吹皱绿粼粼是《立春三首》的第14句。 池痕吹皱绿粼粼的上半句是:其三。
其三出自《立春三首》,其三的作者是:方岳。 其三是宋代诗人方岳的作品,风格是:诗。 其三的释义是:《立春三首》其三释义: 柳色东门翠,梅花南陌香。春光新岁首,喜气满人间。 其三是宋代诗人方岳的作品,风格是:诗。 其三的拼音读音是:qí sān。 其三是《立春三首》的第13句。 其三的上半句是: 。 其三的下半句是: 池痕吹皱绿粼粼。 其三的全句是:【其三】 【其三】 的上一句是
看见娇黄上柳条出自《立春三首》,看见娇黄上柳条的作者是:方岳。 看见娇黄上柳条是宋代诗人方岳的作品,风格是:诗。 看见娇黄上柳条的释义是:看见嫩绿的柳条上点缀着娇艳的黄花。 看见娇黄上柳条是宋代诗人方岳的作品,风格是:诗。 看见娇黄上柳条的拼音读音是:kàn jiàn jiāo huáng shàng liǔ tiáo。 看见娇黄上柳条是《立春三首》的第11句。 看见娇黄上柳条的上半句是:
东风已到阑干北出自《立春三首》,东风已到阑干北的作者是:方岳。 东风已到阑干北是宋代诗人方岳的作品,风格是:诗。 东风已到阑干北的释义是:东风已到阑干北,意为春天已至,东风吹拂到了窗前的阑干北面。这句诗描绘了春风的到来,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 东风已到阑干北是宋代诗人方岳的作品,风格是:诗。 东风已到阑干北的拼音读音是:dōng fēng yǐ dào lán gàn běi。
巧裁银胜试春韶出自《立春三首》,巧裁银胜试春韶的作者是:方岳。 巧裁银胜试春韶是宋代诗人方岳的作品,风格是:诗。 巧裁银胜试春韶的释义是:巧裁银胜试春韶:巧妙地裁剪成银色胜花来试探春天的到来。这里的“银胜”是指用银箔剪成的花朵,用以装饰,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巧裁银胜试春韶是宋代诗人方岳的作品,风格是:诗。 巧裁银胜试春韶的拼音读音是:qiǎo cái yín shèng shì chūn
彩燕双簪翡翠翘出自《立春三首》,彩燕双簪翡翠翘的作者是:方岳。 彩燕双簪翡翠翘是宋代诗人方岳的作品,风格是:诗。 彩燕双簪翡翠翘的释义是:彩燕双簪翡翠翘:比喻春天到来,美丽如燕的女子们头戴装饰,如翡翠般美丽动人。 彩燕双簪翡翠翘是宋代诗人方岳的作品,风格是:诗。 彩燕双簪翡翠翘的拼音读音是:cǎi yàn shuāng zān fěi cuì qiào。 彩燕双簪翡翠翘是《立春三首》的第8句。
其二出自《立春三首》,其二的作者是:方岳。 其二是宋代诗人方岳的作品,风格是:诗。 其二的释义是:《立春三首》其二释义: 春来草色青青地,柳眼花心各斗新。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云。 其二是宋代诗人方岳的作品,风格是:诗。 其二的拼音读音是:qí èr。 其二是《立春三首》的第7句。 其二的上半句是: 。 其二的下半句是: 彩燕双簪翡翠翘。 其二的全句是:【其二】
注释: 种韭:种植韭菜。 下秧:种下秧苗。已觉齿生津:已经感觉到嘴里发甜,这是吃新鲜韭菜的滋味。 坐想堆盘雨夜春:坐着想象在雨水之夜,盘中的韭菜散发出春天的气息(指韭菜的味道)。 政恐厨人无变馔:担心厨师不能改变菜色(指韭菜的味道),因为庾郎贫不似吾贫:庾郎,指的是晋代诗人庚肩吾;吾贫,我贫穷。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春天里新种下的韭菜的描写和赞美。诗中通过描绘种韭的场景和感受
注释: 1. 不论青紫已离离:不管已经获得高官厚禄,也不在乎。 2. 烟湿春畦:烟雨蒙蒙的春日田野。 3. 手自治:亲手种植。 4. 一笑摩挲空洞腹:指对世事看得很透,不计较个人得失。 5. 是间:这里,指眼前。 6. 尽纳:全部包含,包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物在春日田野中种植芥菜的情景。他虽然已经获得了高官厚禄,但却不在乎这些,他更注重的是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注释】 宿珠溪:住在珠溪。珠溪,地名;一钱不直管城子,万事称好孔方兄:比喻钱财重要,一切皆好。孔方兄,古代钱币上铸有“孔方”二字,这里指金钱; 山房自做松风梦,星斗阑干霜月明:山房,指在山中筑的房屋;阑干,栏杆; 【赏析】 此诗是作者晚年隐居山中的一首咏怀之作。首联以钱比官,用典,暗指自己不为五斗米折腰。颔联写景,以松树比喻自己,抒发了自己不为世俗所动的志向。颈联描写了诗人夜晚在山中静坐
这首诗是一首咏竹之作,诗人通过描写竹子的风姿,表达了自己不随俗世、清高傲岸的人生态度。 "采筇": 采摘竹子制作的手杖。"筇"是一种用竹子制成的手杖,古人常用它来行走江湖或登山。这里的"采"是动词,表示"采"取;"筇"则是名词,指代竹杖。"此君有节瘦如许":形容竹子挺拔而纤细,犹如一位君子风度翩翩,气宇轩昂。"有节"指的是竹子有着清晰的分枝和坚韧的纹理,象征着高尚的品格
【注释】 观刈:即《观刈麦》,描写诗人在田间劳作的情景。 石田:指农田。荦确:不平的样子。 苦说:辛苦地说。 频年:连年。 下镰:收割庄稼。 犁:耕作工具。 经老手:经过老农之手。 翻匙:翻耕,锄松。 香雪:形容小麦丰收的美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农夫在雨中劳作的场景。首句“石田荦确底须嫌”,表现了诗人对农民劳动艰辛的认识和同情;第二句“苦说频年不下镰”
【注释】 蹄豚:猪蹄。盂酒:盛酒的盂。祝瓯窭(lù):祝愿丰收,瓯窭是古代对葫芦的称呼。一饱:指吃饱。休:结束,罢休。已约:已经约定。山妻:妻子。野饭:指粗食,野餐。胜:超过。 【译文】 用猪蹄和酒祝福收成,一饱天下万事都结束了,已经与妻子约定同吃野餐,今年又胜过去年秋天。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农村生活的田园诗。全诗通过写农家丰收的景象,表现了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抒发了诗人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