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扶疏漏晓暾,书床留得夜来云。
幽经谈尽无功课,自理东窗芝术熏。
【解析】
这是一首题壁诗。“次韵”即依原题而作的和诗。这首诗写于元大德年间,宋尚书退隐山居后,作者去其山中探访。宋尚书在山中建了十五座亭子,每亭都有佳木扶疏,有书堂留得夜来云,也有东窗芝术熏。作者为之作诗,题为《次韵宋尚书山居十五咏驻屐亭》。
“佳木扶疏漏晓暾,书床留得夜来云”,是说:这山中的树木郁郁葱葱,早上的阳光穿透树梢洒下来,照在书床上,仿佛是夜里的云霞留在了书床上;“幽经谈尽无功课”是说:我在这幽静的山林中,谈论着那些深奥的道理,却没有任何负担,也没有人督促我去做什么事情。这里用典,指读书不拘泥于形式,也不求功名利禄。诗人自比为“东窗烛火”。
尾联:“自理东窗芝术熏”,意思是说:自己就像那东窗下的蜡烛一样,虽然光亮微弱,但也能发出香气。
全诗以景衬情,抒发了作者对宋尚书的崇敬之情和隐居生活的惬意。
【答案】
①佳木扶疏:形容树木茂密。②暾(tūn):太阳初升或日出时发出的红色光芒(古代把红光叫暾)。③东窗:古时指室内东南角的窗口,这里借指读书之所。④烛火:比喻读书人。⑤熏:同“薰”,芳香、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