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去脚犹轻,吟边不杖行。
孤亭深野色,高木易秋声。
岁事才中熟,山居亦太平。
不辞遭泥饮,谨勿杀能鸣。
【注释】
唐律十首:指《唐诗三百首》中的唐代十篇诗。
吟边不杖行:在吟咏的时候不用拄杖走路。
孤亭深野色:孤零零的亭子,深郁的野外色彩。
高木易秋声:高大的树木容易发出秋天的声音。
岁事才中熟,山居亦太平:年景正好成熟,居住在山里也是安宁和平静的。
不辞遭泥饮,谨勿杀能鸣:不怕被泥泞所困,小心不要杀死会鸣叫的动物。
【赏析】
此诗为作者晚年归隐后的即兴之作。诗人在深秋季节来到山林之中,见其景象,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诗的内容是写诗人在山中的生活。
首联“老去脚犹轻,吟边不杖行。”是说年老之后脚力依然轻健,在吟诗时也用不着拄杖。这里运用比喻手法,将人的衰老与脚之轻健相对比,表现了人到老年仍有壮健体魄的特点。“吟边”句点出自己是在吟咏之时不须拄杖,表现出一种闲适、悠然自得的心态。
颔联“孤亭深野色,高木易秋声。”是说独自坐在幽僻的亭子里,四周是一片浓郁的野色。高大的树木在秋风中发出阵阵声响,使人感到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这两句诗描写了诗人在深秋时节独坐山中的情景,以孤亭、深野、高木、秋风等意象勾画出一幅宁静、苍凉的山水画。
颈联“岁事才中熟,山居亦太平。”则是从生活方面来描绘自己的隐居生活。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播种后经过辛勤耕耘,到了秋天才能收获。而在这里,山居之人却能够享受丰收的喜悦,因此说“岁事才中熟”。而山居生活虽然清贫寂寞,但可以远离喧嚣尘世的纷扰,保持内心平和,因此说“山居亦太平”。
尾联“不辞遭泥饮,谨勿杀能鸣。”则是从生态角度来告诫人们要爱护自然,不要随意捕捉动物以免破坏生态平衡。这里的“能鸣”既指鸣禽,也泛指鸣兽,都是指那些能够发声的动物。诗人用“不辞遭泥饮,谨勿杀能鸣”来呼吁人们要尊重生命,保护生态,不要随意捕捉动物以免破坏生态平衡。
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