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仙伯记仇池,每想横斜竹外枝。
未放柔柯攒玉雪,稍看红蒂染燕支。
别来望远凭谁寄,老去寻春只恐迟。
把酒问花花解语,定应催促要新诗。

【注释】

德翁:即李德裕,字文饶,唐代诗人。前韵三首:指李德裕和其弟李德扆的诗。仙伯:神仙之君。仇池:地名,在今甘肃省平凉市。每想:常思。横斜竹外枝:形容竹树枝条纵横交错。柔柯:嫩嫩的新芽。攒玉雪:形容新芽如玉色晶莹。红蒂:指初生的花。燕支:一种草名,可入药,也可制染料,古人常用它染红衣服。望远:遥望远方。凭谁寄:请谁替我寄。老去:年纪大了。寻春:寻找春天。只恐迟:唯恐迟了。把酒问花花解语:举杯向花询问是否懂得说话。定应催促要新诗:一定会催我写出新诗来。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友人李德裕、李德扆去世后,追忆往日与两位诗人饮酒赋诗的往事而作。全诗四联,首联回忆当年同两位诗人一起饮酒赏花;颔联追忆两位诗人当年写新诗时的情景;颈联感叹时光荏苒,如今只能凭吊故人;尾联表达自己欲以新诗回赠故人的愿望。整首诗感情真挚,意境深远,语言简练,耐人寻味。

“文章仙伯记仇池,每想横斜竹外枝。”这两句诗用典抒情。“记仇池”典出《晋书·谢安传》,说东晋谢安曾对侄儿谢玄说:“我年轻时好游历山水,从山阴道上一路上走来,一路上看了很多风景,唯有‘仇池’一处令我难忘。”仇池在今甘肃平凉一带,风景秀丽,为古今文人所向往。这里以“记仇池”比喻李德裕、李德扆兄弟二人高才大德,有“仇池神笔”之誉。“每想横斜竹外枝”则表明诗人常常思念这两位文坛巨匠。横斜竹外枝,意谓竹子枝条横斜,枝叶婆娑。这句诗既点明了地点,又形象地描绘了竹外景色,使人如同身临其境。

“未放柔柯攒玉雪,稍看红蒂染燕支。”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两位诗人饮酒赋诗时的情态。“未放”句写竹外枝头嫩芽尚未长成,“稍看”句写嫩芽已经抽出新梢,颜色由白渐红。“攒玉雪”形容新芽似玉石般洁白晶莹,“染燕支”则形容花朵的颜色像燕支一样鲜红鲜艳。这两句诗将景物描写得细致生动,色彩鲜明,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印象。同时,也寓含了诗人对两位文坛巨匠年青时期才华横溢的赞美之情。

“别来望远凭谁寄,老去寻春只恐迟。”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怀念故人的心情。“望远”,就是远望;“凭谁寄”就是托人捎信的意思。“老去寻春”即指年老体衰,已无力再像年轻时那样游山玩水,寻找春天的美景了。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故人的深切怀念,也暗示了诗人自己的衰老和无力。

“把酒问花花解语,定应催促要新诗。”这两句诗以花喻人,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祝福之情。“把酒问花花解语”即举杯向花询问是否懂得说话。这里用典自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句。“定应催促要新诗”即祝愿花能催促故人们写出新诗。这两句诗既抒发了诗人的感情,又巧妙地运用典故,使诗意更加丰富。

这首七绝以清新自然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景物描绘、深情厚意的缅怀故人,表达了诗人对故人和美好事物的热爱以及对自己年老体衰的感慨之情,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佳作(张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