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遁行藏惠远才,几年嵩少避浮埃。
八行丹诏云间落,一对紫衣天上来。
诵律夜窗寒月皎,闭门秋渚白莲开。
名高自达帝王听,就降殊恩不假媒。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为纪念大德禅师而作的。下面是逐句解释:

  1. 支遁行藏惠远才,几年嵩少避浮埃。
  • 支遁:指东晋时期的僧人支道林,他精通佛学和文学。
  • 惠远:即慧远大师,南朝宋末著名的佛教高僧。
  • 嵩少:山名,在今河南省登封市西北。
  • 浮埃:喻指名利、世事等世俗之事。
  •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慧远大师的景仰之情,以及自己远离尘世纷扰的决心。
  1. 八行丹诏云间落,一对紫衣天上来。
  • 八行丹诏:皇帝颁发的诏书。
  • 云间:天空中。
  • 丹诏:红色的诏书。
  • 紫衣:紫色的衣服。
  • 这句话描绘了大德禅师被召见的景象,体现了其尊贵的地位。
  1. 诵律夜窗寒月皎,闭门秋渚白莲开。
  • 诵律:诵读经文或戒律。
  • 夜窗:夜晚的窗户。
  • 寒月:冷清的月亮。
  • 闭门:关着门。
  • 秋渚:秋天的水边沙洲。
  • 白莲:白色的莲花。
  • 这句话表现了夜晚宁静的氛围,以及禅院中的清净。
  1. 名高自达帝王听,就降殊恩不假媒。
  • 名高:声誉很高。
  • 自达:自己能通达。
  • 帝王:皇帝。
  • 就降:直接降临。
  • 殊恩:特别恩典。
  • 不假媒:不需要借助媒介。
  • 这句话表明诗人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名声,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和特殊恩宠。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向大德禅师表示敬意和感谢之作。诗人通过描绘大德禅师的高贵身份、被召见的情景以及与皇帝的交流,展现了禅师的卓越品质和崇高地位。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禅宗的敬仰之情,以及对禅宗思想的认同和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展示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又体现了禅宗文化的独特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