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顶足仙槎,欲往从之天一涯。
具唤小舟酹三谏,向来我祖是通家。
【注释】
武夷山:在福州市南郊,有九曲溪流经。山上风景秀丽,岩洞多姿,为名胜之地。相传尧时有童谣“武夷在”,故又名“武夷”。山顶的仙槎峰,是古代采木工人的遗迹。天一涯:指天上。三谏:指晋代李膺、严光、范滂等反对宦官专权的贤士。通家:亲朋,旧交。
【赏析】
《采芹亭》是唐代诗人郑谷的一首七律。诗中通过描写武夷山的景色和采木工人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武夷山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山林隐居生活的向往。
首联“武夷山顶足仙槎,欲往从之天一涯”,描绘了武夷山的壮丽景色。这里用“足仙槎”形容武夷山高耸入云,如同仙人居住的地方,给人以神秘而神圣的感觉。而“天一涯”则表达了作者对于武夷山的向往之情,希望能够像那些贤士一样,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颔联“具唤小舟酹三谏,向来我祖是通家”,则是通过具体的人物和事件来展现武夷山的美丽。这里提到了晋代的李膺、严光、范滂三位贤士,他们都是反对宦官专权的杰出人物,他们的事迹被后人传颂至今。而“通家”一词则表明这些贤人与武夷山有着深厚的关系和联系。
颈联“向来我祖是通家,今日登临更兴嗟”则是通过对比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在这里,“我祖”是指作者自己的祖先,而“通家”则是指与武夷山之间的深厚情谊。过去,他们的祖先们就已经居住在武夷山附近,而现在作者自己却能够亲自登上这座美丽的山峰,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感染力。
尾联“欲知武夷真面目,唯有长松伴我闲”则是通过对武夷山的描述,来表达作者对于武夷山的理解和感悟。这里的长松指的是武夷山中的参天大树,它们象征着坚韧和生命力。而“伴我闲”则表明这些树木陪伴着作者度过悠闲的时光,让整个氛围更加宁静和谐。
这首《采芹亭》通过优美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展示了武夷山的壮丽景色和历史文化底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和历史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