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逐渔商不问农,悠然今作鹿皮翁。
地临白傅荒台畔,人在华胥乐国中。
一榻远分庐阜月,两轩平揖广寒风。
杖藜亦欲频还往,肯使清闲并属公。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陶子骏佚老堂,不逐渔商不问农;悠然今作鹿皮翁,地临白傅荒台傍。

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描绘陶渊明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自己的隐逸之志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下面是对每句诗的释义、译文和赏析。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陶子骏佚老堂:陶渊明的居所,位于一个名叫“佚老堂”的地方。
  2. 不逐渔商不问农:陶渊明选择不跟随世俗的商人和农民,追求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
  3. 悠然今作鹿皮翁:陶渊明悠然自得地过上了隐居生活,如同一位悠闲自在的鹿皮翁(指古代的隐士)。
  4. 地临白傅荒台傍:陶渊明的居所靠近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白傅)的荒废台榭。
  5. 人在华胥乐国中:陶渊明仿佛置身于一个快乐的国度之中,华胥(传说中的安乐之乡)是古代神话中的乐土。
  6. 一榻远分庐阜月:陶渊明的居室远离了庐山(庐阜)上的月亮,形容居所远离尘嚣,享受宁静。
  7. 两轩平揖广寒风:陶渊明的居室两边有轩窗可以欣赏到广寒宫(嫦娥居住的地方,代指天上的仙境)吹来的清风。
  8. 杖藜亦欲频还往:陶渊明也想要经常回到这个隐居的地方,拄着藜杖(古代的一种手杖)来回走动。
  9. 肯使清闲并属公:陶渊明不愿意让这份清净和自由被他人夺走,希望这些美好的事物都归自己所有。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陶渊明生活状态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夸张手法,将陶渊明的隐居生活比作逍遥自在的鹿皮翁,远离红尘的华胥乐国,以及能够欣赏到广寒宫中的清风。通过这些生动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平和与宁静,以及对自然和自由的渴望。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作者对于世俗纷争的厌恶和对隐逸生活的赞美,表达了一种对于简单生活和心灵自由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