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津瀺灂夜风微,投晓湖灵更发机。
想像虚空闻帝乐,逡巡波浪匝天围。
三湘路指平芜转,两舸帆争白鸟飞。
却上丛祠荐牲酒,荆云隐隐尚朝晖。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南陵别儿童入京》。全诗如下:

南风乘风过洞庭,日高已至庙下。
想像虚空闻帝乐,逡巡波浪匝天围。
三湘路指平芜转,两舸帆争白鸟飞。
却上丛祠荐牲酒,荆云隐隐尚朝晖。

译文:
清晨,南风带着微风穿过洞庭湖,太阳已经高照到了庙下。我想象着那虚空中的帝乐,徘徊在波浪间。三湘之路指向平芜,两艘船的帆船在空中争夺飞翔。登上丛祠献祭供品和酒,荆云朦胧中还留着朝霞的余晖。

赏析:
此诗描写的是诗人从南津出发,经过洞庭湖,到达京城的经历。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

“南风乘风过洞庭,日高已至庙下。” 这句话描述的是早上,当南风吹过洞庭湖时,太阳已经高照在了庙下。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和行为,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

“想像虚空闻帝乐,逡巡波浪匝天围。”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想象中的听觉体验,他仿佛听到了虚空中传来的帝乐,然后看到周围的波浪环绕着天边。这种对感官世界的描绘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三湘路指平芜转,两舸帆争白鸟飞。” 描述了诗人经过三湘之地,看到的是一片平坦的野地。两船的帆船在空中争夺飞翔,形成了一幅壮观的景象。这里的“帆”指的是船帆,而“白鸟”则是指飞鸟。

“却上丛祠荐牲酒,荆云隐隐尚朝晖。” 诗人最终来到了一个祠堂,在那里献上了供品和酒。荆云(可能是指荆山或者荆楚地区的云彩)在远处隐约可见,朝阳仍在天空中升起。这里的“荆云”可能是指荆山的云雾,也可能是指荆楚地区的云彩。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南津出发,经过洞庭湖,到达京城的过程,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同时,诗歌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朝廷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