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仰屋卧田庐,海日鲜明柳影疏。
梦觉不知身处所,此中依约是华胥。
【注释】
杂诗四首:唐代韦应物五言古诗组。
仰屋卧田庐:仰面躺着,躺在田野的茅屋里。
海日鲜明:海边的太阳很明亮。
柳影疏:柳树的枝叶稀疏。
梦觉不知身处所:醒来后不知自己身在何处。
此中依约是华胥:这中间仿佛是梦境中的华胥国。
【赏析】
这是一首写春景、抒怀的七绝。诗人在梦中,似乎进入了一个神奇的境界:仰头看见明亮的太阳,低头看见稀疏的柳树影子,他不知道自己到底身处何处,只觉得好像进入了梦境中的“华胥国”。这首诗以梦为线索,把人的感觉、梦境与现实联系起来,写出了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整首诗意境清丽,语言朴素,清新自然。
春风仰屋卧田庐,“仰”是抬头的意思,诗人仰卧在屋梁上,仰望着春天的阳光。
“海日鲜明”,大海上的太阳很明亮,照得海面上波光粼粼;“柳影疏”,杨柳的影子稀疏,显得十分柔美。
诗人从仰卧到坐起,眼前一片春色,心情也变得格外开朗。
此中依约是华胥:“此中”指眼前的春景,“依约”形容隐约的样子,意思是说眼前的景象就像仙境一般。
《庄子·逍遥游》说:“上古有真人,莫知其形何也?世又莫知其何宗旨也?”这里的“真人”就是诗人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形象。
传说古时女子游于华胥之野,梦寐而诞育伏羲。后来人们便用“华胥”来借指理想中的美好世界,或用来比喻神话中的神境。诗人在诗中借用这个典故,表达了自己追求美好的理想生活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