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谓茅茨陋,栖心即有馀。
非同诸葛卧,颇类静名居。
面壁思禅理,向阳观道书。
回头视华屋,缰琐宿蘧庐。

【诗句释义】

大名府舍创作茅斋因题八句太师相公:大名府的住所里,我创建了茅草屋,用来题诗。

勿谓茅茨陋:不要认为茅草屋简陋。

栖心即有馀:居住在这里,内心感到充实。

非同诸葛卧:不同于诸葛亮那样的卧龙。

颇类静名居:与安静的名字住址很相似。

面壁思禅理:面对墙壁思考禅宗的道理。

向阳观道书:朝着阳光观察道家的书籍。

回头视华屋,缰琐宿蘧庐:回头看看华丽的房屋,就像疲惫地在蘧庐中休息一样。

【译文】
大名府的住所里,我创建了茅草屋,用来题诗。
不要认为茅草屋简陋,居住在这里,内心感到充实。
不同于诸葛亮那样的卧龙,与安静的名字住址很相似。
面对墙壁思考禅宗的道理,朝着阳光观察道家的书籍。
回头看看华丽的房屋,就像疲惫地在蘧庐中休息一样。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为大名府舍所创作的八首诗歌之一。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的茅草屋和书房,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追求的高度关注。
首句“大名府舍创作茅斋因题八句太师相公”,表明了自己在这个大地方建造了一个茅草房,以此来抒发感情。第二句“勿谓茅茨陋,栖心即有馀”,表达了对生活状态的满足感。第三句“非同诸葛卧,颇类静名居”则是说这个茅草屋并不比诸葛亮的卧龙庐差,它更像是一个安静的地方。
接下来的四句都是诗人在茅草屋里的思考。“面壁思禅理,向阳观道书”描绘了他面对着墙壁思考禅宗道理,看着阳光阅读道家书籍的场景。这两句表现了他在精神上的追求以及对自然和谐的向往。最后两句,诗人反思自己豪华的生活与内心的空虚,表达了一种回归自然、寻找精神家园的愿望。
这首诗展现了苏轼对于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追求的高度关注。他通过描述自己的茅草屋和书房,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