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髯攀不及,凤翼附无因。
望断乔山路,忧深杞国人。
含生蒙舜德,率土被尧仁。
罔极何由报,徒能损百身。
诗句释义与译文如下:
龙髯攀不及 - 文彦博通过“龙髯”比喻神宗皇帝的威严和崇高,而“攀不及”则表达了无法接近或达到皇帝的高度。
凤翼附无因 - “凤翼”象征尊贵和荣耀,但“附无因”表示这种荣耀无法得到回报或支持。
望断乔山路 - “乔山”可能指的是皇帝的陵墓,表达了对皇帝的深切思念和无尽悲痛。
忧深杞国人 - 这里的“杞国”是一个古代国家的名字,用来隐喻皇帝的忧虑如同笼罩在这个国家上空的阴影。
含生蒙舜德 - “含生”意味着所有生灵,而“蒙舜德”表示皇帝的德行被所有人所接受和传承。
率土被尧仁 - “率土”指整个国土,而“被尧仁”表示皇帝的仁爱遍及全国。
罔极何由报 - “罔极”是无尽的恩惠,“何由报”表达了如何报答这样的恩情。
徒能损百身 - 虽然作者希望能有所报答,但最终只能损害自己,表达了无奈和悲壮。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文彦博对神宗皇帝的挽词的诠释和分析,展示了诗人对于皇帝的尊敬和怀念。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皇帝的敬仰之情和对其去世的哀痛。同时,通过对历史人物舜和尧的描述,诗人也表达了对皇帝高尚品德的赞美和对历史长河中皇帝统治的认可。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充分体现了宋代文学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