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谁辟此山川,龙象新开二十年。
最恨东坡早仙去,只教蒲涧入诗篇。
【注释】宝象峰胜因寺:宝象寺在杭州灵隐寺内,为天竺十三古刹之一。苏轼《题宝象寺送仲殊归曹溪》诗:“宝象寺前竹径长,主人山舍月明中。”胜因寺,即宝象寺,故称。鸿蒙谁辟此山川,龙象新开二十年:唐白居易《钱塘春望寄卢员外审言》诗:“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此处“龙象”指佛寺。
最恨东坡早仙去,只教蒲涧入诗篇:苏轼曾作《赠刘景文》诗:“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此处指苏轼。苏轼在惠州时,曾在蒲涧寺作诗。
鸿蒙谁辟此山川,龙象新开二十年。
最恨东坡早仙去,只教蒲涧入诗篇。
【注释】宝象峰胜因寺:宝象寺在杭州灵隐寺内,为天竺十三古刹之一。苏轼《题宝象寺送仲殊归曹溪》诗:“宝象寺前竹径长,主人山舍月明中。”胜因寺,即宝象寺,故称。鸿蒙谁辟此山川,龙象新开二十年:唐白居易《钱塘春望寄卢员外审言》诗:“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此处“龙象”指佛寺。
最恨东坡早仙去,只教蒲涧入诗篇:苏轼曾作《赠刘景文》诗:“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此处指苏轼。苏轼在惠州时,曾在蒲涧寺作诗。
烟云长带龙腥出自《龙隐岩》,烟云长带龙腥的作者是:方信孺。 烟云长带龙腥是宋代诗人方信孺的作品,风格是:诗。 烟云长带龙腥的释义是:烟云长带龙腥:形容山崖或岩石上弥漫着烟雾,如同龙腥之气般神秘而浓郁。 烟云长带龙腥是宋代诗人方信孺的作品,风格是:诗。 烟云长带龙腥的拼音读音是:yān yún zhǎng dài lóng xīng。 烟云长带龙腥是《龙隐岩》的第4句。 烟云长带龙腥的上半句是:
水石小容螭隐出自《龙隐岩》,水石小容螭隐的作者是:方信孺。 水石小容螭隐是宋代诗人方信孺的作品,风格是:诗。 水石小容螭隐的释义是:水石小容螭隐:水石间隐约有小螭的形象。螭是一种古代神话中的动物,常用来形容小巧而神秘。 水石小容螭隐是宋代诗人方信孺的作品,风格是:诗。 水石小容螭隐的拼音读音是:shuǐ shí xiǎo róng chī yǐn。 水石小容螭隐是《龙隐岩》的第3句。
何如桂岭七星出自《龙隐岩》,何如桂岭七星的作者是:方信孺。 何如桂岭七星是宋代诗人方信孺的作品,风格是:诗。 何如桂岭七星的释义是:何如桂岭七星:意指桂岭(指广西桂林)的七星岩,形容其美丽壮观,如同天上的七星。这里用以比喻龙隐岩的景色之美。 何如桂岭七星是宋代诗人方信孺的作品,风格是:诗。 何如桂岭七星的拼音读音是:hé rú guì lǐng qī xīng。 何如桂岭七星是《龙隐岩》的第2句
曾榜武夷九曲出自《龙隐岩》,曾榜武夷九曲的作者是:方信孺。 曾榜武夷九曲是宋代诗人方信孺的作品,风格是:诗。 曾榜武夷九曲的释义是:曾榜武夷九曲:曾经名列武夷山九曲溪的风景之中。 曾榜武夷九曲是宋代诗人方信孺的作品,风格是:诗。 曾榜武夷九曲的拼音读音是:céng bǎng wǔ yí jiǔ qū。 曾榜武夷九曲是《龙隐岩》的第1句。 曾榜武夷九曲的下半句是:何如桂岭七星。
聊作湖南公案出自《西江月 · 再游龙隐岩,追和陶商翁韵》,聊作湖南公案的作者是:方信孺。 聊作湖南公案是宋代诗人方信孺的作品,风格是:词。 聊作湖南公案的释义是:姑且当作湖南的一桩公案。 聊作湖南公案是宋代诗人方信孺的作品,风格是:词。 聊作湖南公案的拼音读音是:liáo zuò hú nán gōng àn。 聊作湖南公案是《西江月 · 再游龙隐岩,追和陶商翁韵》的第8句。
兹游未必胜骖鸾出自《西江月 · 再游龙隐岩,追和陶商翁韵》,兹游未必胜骖鸾的作者是:方信孺。 兹游未必胜骖鸾是宋代诗人方信孺的作品,风格是:词。 兹游未必胜骖鸾的释义是:此行游览未必能超过乘坐仙鹤(骖鸾)的境界。 兹游未必胜骖鸾是宋代诗人方信孺的作品,风格是:词。 兹游未必胜骖鸾的拼音读音是:zī yóu wèi bì shèng cān luán。 兹游未必胜骖鸾是《西江月 · 再游龙隐岩
夕阳休唤归鞍出自《西江月 · 再游龙隐岩,追和陶商翁韵》,夕阳休唤归鞍的作者是:方信孺。 夕阳休唤归鞍是宋代诗人方信孺的作品,风格是:词。 夕阳休唤归鞍的释义是:夕阳不要催促我快快回家。 夕阳休唤归鞍是宋代诗人方信孺的作品,风格是:词。 夕阳休唤归鞍的拼音读音是:xī yáng xiū huàn guī ān。 夕阳休唤归鞍是《西江月 · 再游龙隐岩,追和陶商翁韵》的第6句。
绝壑偏宜叠鼓出自《西江月 · 再游龙隐岩,追和陶商翁韵》,绝壑偏宜叠鼓的作者是:方信孺。 绝壑偏宜叠鼓是宋代诗人方信孺的作品,风格是:词。 绝壑偏宜叠鼓的释义是:绝壑偏宜叠鼓:悬崖峭壁的地方最适合敲击鼓声。 绝壑偏宜叠鼓是宋代诗人方信孺的作品,风格是:词。 绝壑偏宜叠鼓的拼音读音是:jué hè piān yí dié gǔ。 绝壑偏宜叠鼓是《西江月 · 再游龙隐岩,追和陶商翁韵》的第5句。
人笑元郎太漫出自《西江月 · 再游龙隐岩,追和陶商翁韵》,人笑元郎太漫的作者是:方信孺。 人笑元郎太漫是宋代诗人方信孺的作品,风格是:词。 人笑元郎太漫的释义是:人们嘲笑元郎过于悠闲散漫。 人笑元郎太漫是宋代诗人方信孺的作品,风格是:词。 人笑元郎太漫的拼音读音是:rén xiào yuán láng tài màn。 人笑元郎太漫是《西江月 · 再游龙隐岩,追和陶商翁韵》的第4句。
朅来十月九湖山出自《西江月 · 再游龙隐岩,追和陶商翁韵》,朅来十月九湖山的作者是:方信孺。 朅来十月九湖山是宋代诗人方信孺的作品,风格是:词。 朅来十月九湖山的释义是:朅来:远来;朅,远貌。 十月:农历十月初,指重阳节后。 九湖山:指龙隐岩所在的九湖山。 朅来十月九湖山是宋代诗人方信孺的作品,风格是:词。 朅来十月九湖山的拼音读音是:qiè lái shí yuè jiǔ hú shān。
【注释】 漫:随意。 疑冢:为人所怀疑的墓葬,即盗葬。 禹:传说中的上古大禹,传说他在治水时,曾把天下九州分为九个州,并规定了九州的方位和名称,其中扬州在会稽山以南。 无:通“墓”。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三国时期历史人物曹操、赵佗的一段议论。作者首先用“漫说曹瞒七十馀”一句,表示自己随便说说,没有确凿根据,意在表明自己的看法是随意的、不严肃的。接着,又用“老佗疑冢更模糊”一句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以“悬钟”自比,表达了自己对仕途的渴望。 译文: 绝壁之上原本没有路可通,谁人特地铸成金钟。 神仙居住的地方一定难以诘问,只有弹落琴弦的余音和山松相伴。 赏析: 此诗是咏物的七言律诗,前四句写山崖上悬挂钟的情形。诗人想象奇特,把山崖上的钟比喻为仙人所铸。“绝壁”二字,点明山势之险,钟声之远,令人惊叹;“初无”二字,则写出了诗人登临的惊奇之感;“何处”二字
注释: 鲍姑井,指代一种神奇的井。为觅丹砂到海滨,意为在海中寻找仙丹。空山废井已生尘,意为这座废弃的井已经积满了灰尘。 不将一滴苏焦槁,意为这种神奇的井不使用一滴药物就能治愈疾病。神艾虚传解活人,意为这种神奇的药只是虚无缥缈的传说,实际上并不能真正地治愈病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神秘的井,诗人通过描绘井的周围环境和它的功效来表达对神奇事物的向往和质疑。首句“为觅丹砂到海滨”
【破寺高僧夜不眠,一声猛虎月明天。】 注释:在寺庙里的高僧整夜未眠,他听到了夜晚的虎啸声。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绘高僧听到夜间虎啸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感和对生活的感悟。同时,这也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醒来难觅新蹄迹,半滴空馀石罅泉。】 注释:当高僧从梦中醒来时,他发现新的蹄迹已经消失。只剩下半滴泉水留在了石缝中。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绘高僧醒来后的景象
白云洞 金刹凭陵尺五天,胜游何必羡登仙。 安期想见身千亿,汗漫人间若个边。 【注释】 金刹:指寺庙的屋顶,这里指寺庙。凭陵:依傍着。天:指天空。 胜游:美好的游览。羡:羡慕,仰望。登仙:成仙,升入仙界。 安期:古代传说中的神仙名,相传为战国时人。 想见:希望看到。身千亿:身体有千亿个。汗漫:漫无边际,形容非常宽广。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游览白云洞后有感而作的。白云洞是著名的道教宫观之一
三教殿 大道茫茫鼎峙分,个中谁为破重藩。 须知问礼当时地,不必西方两足尊。 注释: 1.三教殿:供奉道教、佛教、儒教三位圣人的地方。 2.道茫茫:形容道路辽阔,无际无涯。 3.鼎峙分:比喻各自独立,互不干扰。 4.破重籓:打破重重困难。 5.问礼:此处可能指的是儒家的礼制或者礼仪知识。 6.当时地: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 7.西方两足尊:指西方的宗教或文化。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叹三教殿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