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源显晦岂无时,便有高人作已知。
赏识先从石湖老,发扬更赖隐侯诗。

【注释】

  1. 石井:地名。在今江苏苏州西南。
  2. 次韵:即应和别人的诗,按照原诗的词意和韵脚来写,所以叫“次韵”。
  3. 灵源:地名,在今江苏吴县东南。
  4. 显晦:显露与隐藏。
  5. 时:指时机。
  6. 高:高人,这里指隐士、名士。
  7. 石湖:地名,在今江苏吴县西南。
  8. 先:首先。
  9. 赏识:赏识、喜爱。
  10. 隐侯:指晋代的顾恺之(字长康),因曾任桓温参军,后隐居会稽山阴,世称“会稽隐侯”。
  11. 发扬:发扬光大。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沈约《石井泉》诗的应和之作。沈约的《石井泉》诗写道:“石井何曾见,云峰岂偶然;灵源无晦朔,时露自成川。”(《南史·隐逸传》)意思是:这口石井从未见过阳光,它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存在呢?它从哪里来的?它的水源来自哪里?这口井从什么时候被看见的呢?它从来没有被看见,但它的源泉却始终存在,泉水不断地喷涌而出,就像天上的云彩一样,难道不是偶然的吗?灵源山没有日月的照耀,但山上的泉水却总是有源源不断的水流出来。
    首句“灵源显晦岂无时”就是对上一句的进一步发挥。诗人认为,灵源山虽然从来没有被看见过阳光,但它的源泉却始终存在,而且源远流长。那么,这口井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存在呢?它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它的水源来自哪里呢?这就是第二句“便有高人作已知”要回答的问题。诗人说:“这口井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存在呢?这口井是从什么地方来的?”这就表明了诗人对这口井的来历十分清楚。
    第三句“赏识先从石湖老”,诗人说:对于这口井的来历,我最早知道,我是最早赏识到这口井的人。“石湖”是地名,在这里指的是沈约。因为沈约是沈约的别号,所以这里的石湖就是指沈约。“先”就是首先的意思,“赏识”是指欣赏、喜欢。
    接下来四句是第四句的进一步发挥,也就是对第三句的解释。前两句是说:这口井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存在呢?它从什么地方来的?它的水源来自哪里呢?既然知道了这口井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存在,又从什么地方来的,那么它的源头在哪里呢?这就要问第四句了:“发扬更赖隐侯诗。”诗人说:这口井的水源来自哪里,那就必须靠隐侯顾恺之的诗来解释。
    诗人说:“发扬更赖隐侯诗。”意思就是说:这口井的水源来自顾恺之的诗。顾恺之是东晋时期的一位名士,他曾经隐居会稽山阴,人们称他为“会稽隐侯”,后来人们就把他的诗称之为“会稽诗”,也就成了后世对顾恺之诗歌的美称。
    这首诗是诗人对沈约《石井泉》诗的应和之作,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沈约《石井泉》的喜爱之情。诗人用优美的语言描述了这口井的来历,表达了自己对这口井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沈约的赞美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