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山藏不二中,九峰峰下善财童。
敲门问竹机锋触,倚槛看花色界空。
汝坐蒲团曾有梦,我来刍牧愧无功。
吴天蜀地元来近,月照峨嵋日又东。

【解析】

这是一首七绝,前两句是说万寿寺藏不二中,九峰下善财童子。第三句是说僧人敲门问竹机锋触,第四句是说倚栏看花色界空。后两句是说汝坐蒲团曾有梦,我来刍牧愧无功,吴天蜀地元来近,月照峨嵋日又东。这几句是写诗人游览万寿寺的感受和体会。

【答案】

译文:万寿寺藏不二中,九峰下有善财童子。僧人问竹机锋触,我在看花时感到空虚。汝坐蒲团曾作梦,我到此处觉得惭愧。吴天蜀地本来相近,峨眉山在东方。赏析:首两句写自己游览万寿寺的感受与体会。“万寿”即“万寿寺”。“藏不二中”指万寿寺藏的佛经教义是佛教的根本教义“不二”,而“中”就是中心、要义之意,这里指万寿寺是佛教教义的要旨所在。“九峰峰下”“善财童子”是写万寿寺的景色及寺内僧人的形象特点。“善财童子”原为《华严经》中的一位菩萨名字,后来泛指布施者。“童子”指年轻的和尚。“开门问竹机锋”,“竹机”指竹制的佛珠,用来计数念佛次数的木鱼或木棍之类的东西。“机锋”指禅理的机趣。“触”即触动、悟得的意思。“善财童子”向僧人提问佛家机锋,表现了对佛法的兴趣和向往,也表明了作者的虔诚。“倚槛看花色界空”,是写自己游览万寿寺时的所感所想。“倚栏”是指站在栏杆边。“花色”指佛家的色空观念,佛家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由因缘和合而成,没有固定不变的本质;“界空”指世界本来就是虚幻的,一切现象都是无常的。“看花”是比喻佛家的色空观念,也说明作者对佛家色空观念的赞同。“汝坐蒲团曾有梦,我来刍牧愧无功”,这两句是写自己游览万寿寺的感受与体会。“蒲团”指僧徒用的蒲草编成的坐垫。“刍牧”指放牧牛羊,这里借指农耕劳作。“汝”指僧人。意思是你们僧人曾坐在蒲团上打坐,而我来这里却无所作为,惭愧不已。“吴天蜀地元来近,月照峨嵋日又东”,这几句是写自己游览万寿寺的感受与体会。“吴天蜀地”指南方的四川地区,“蜀地”指南方的四川地区。“峨嵋”指四川的峨眉山,也是佛教胜地。“元来近”的意思是本来就很接近,“日又东”是指太阳从东方升起。意思是四川的峨嵋山和南方的广东、福建等地区都靠近万寿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