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台纲纪掾,先辟汉名人。
霜隼九秋气,风驹千里尘。
乡评元自好,府望复名新。
竹箭黄金镞,送君江水滨。
【注释】
外台:指御史台,唐代中央监察机关。掾:佐史,僚属。汉名人:汉代的有名之士。
霜隼:比喻徐次山(字子休)。九秋:秋季。霜隼是候鸟,秋天飞回南方过冬,这里借指徐次山。风驹:指徐次山。
元自好:即“从来好”。府望:指徐次山曾任御史台丞,主管监察事务。
竹箭:箭杆用竹子做的,称竹箭;黄金镞(zú):箭头用金制成的,称黄金镞;箭矢上的装饰物。
江水滨:指送别之地。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宪宗元和八年(803年)春。作者时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当时任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的是武元衡,而徐次山是武元衡所辟的名士,因此诗中有对徐次山的颂扬之意。
前四句写徐次山为官正直,为人清正,为官清廉。后四句写徐次山为人耿直,不畏权贵。
首联点出徐次山的官职,并指出其由自己推荐。颔联以“霜隼”和“风驹”两个意象,写出徐次山的才华出众,志向高远。颈联则直接赞美徐次山的品质,说他为人正直,不趋炎附势。尾联则通过送别的场景,表达出对徐次山的敬意之情。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热烈,既展现了徐次山的卓越才华和高尚品质,又表达了作者对他深深的敬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