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令荆国得髦英,清献先生语不轻。
汉使曾观楚风俗,蜀翁未识鲁书生。
杨林坠露随沉魄,丛玉留诗负夙情。
欲问典刑波浪阔,遥知兰砌五经横。
这首诗是作者在袁州做官期间写的。他感叹自己未能像荆国一样发现英才,而清献先生的话语也显得不够重要。他提到汉代使者曾经参观楚国的风俗,但蜀翁却不认识鲁国的书生。他还说杨林坠露随沉魄,丛玉留诗负夙情,想要了解典刑波浪阔,遥知兰砌五经横。
注释:
- 哀程袁州:哀悼自己的仕途不顺。
- 坐令:使得、导致。
- 荆国得髦英:比喻人才被发掘。
- 清献先生语不轻:清献先生的话语不轻视。
- 汉使:汉代使者。
- 曾观楚风俗:曾经观察过楚国的风俗习惯。
- 蜀翁未识鲁书生:蜀翁不了解鲁国的书生。
- 杨林坠露随沉魄:比喻杨林中落下的露珠随着人的生命消逝。
- 丛玉留诗负夙情:像丛中的玉石一样留下了诗篇,辜负了旧日的感情。
- 欲问典刑波浪阔:想要了解典刑(即典章制度)的含义。
- 欲问典刑波浪阔:想要了解典章制度的含义。
- 遥知兰砌五经横:想象在兰花砌上看到五经(儒家经典)纵横排列。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身政治生涯的感慨和对理想政治的追求。他以“清献先生”自比,认为自己未能像先生那样重视人才。同时,他也感叹自己的政治才能没有得到充分的施展。整首诗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高远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