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乡冉冉梦游闲,一夜凉风唤未还。
可是应门无稚子,双凫仙去定谁攀。

绝句,又称截句或断句,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由四句组成。其特点是每句字数相等,且通常为五言或七言。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醉乡冉冉梦游闲:这里的“醉乡”指的是一种超脱现实,沉醉于美酒和梦境的境界,而“冉冉”则形容这种境界缓慢而温柔地展开,如同梦中漫步。诗中通过描述“醉乡”与“梦游”的结合,传达了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

  2. 一夜凉风唤未还:“寒风”通常象征着秋天的凉爽,也暗示着一种从温暖舒适向寒冷孤独转变的氛围。“唤未还”表达了诗人在夜深人静时被冷风吹醒,却又无法回到那个温暖的梦境中的感受。这一句描绘了诗人在现实中感受到的寂寞和对梦境的留恋。

  3. 可是应门无稚子:这句诗中的“稚子”通常指的是年轻的孩子,他们天真无邪,活泼可爱。但在这里,诗人却表示家中没有了这些可爱的孩童,可能是外出求学、工作或是他乡生活,使得家中显得空旷而寂静。这种对比增强了诗句的情感深度,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亲情的珍视。

  4. 双凫仙去定谁攀:这里的“凫”(fú)指的是水鸟,双凫则形容两只水鸟相伴而行,它们一起飞向远方。“仙去”意味着这些水鸟已经飞走,不再归来。“攀”在这里可能是指诗人试图寻找或追寻那对已经远去的水鸟。整句话通过描绘水鸟的离去,象征性地表达了诗人对于逝去的时光、朋友或亲人的深切思念。

  5. 赏析

  • 此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以及诗人在这个夜晚中的思绪和感受。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体验。
  • 诗中巧妙地使用了“醉乡”、“凉风”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既轻松又略带忧郁的氛围。这种氛围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使人仿佛置身于诗中的场景之中,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
  • 诗人通过对比“家”与“门”的状态,表达了他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这种思念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对未来的期待。这种复杂的情感体验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更深的内涵和更广的外延。

通过对这首诗的逐句解析和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毛滂的创作意图和诗歌的艺术魅力。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探讨宋代诗歌的风格特点和文化背景,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和塑造了诗歌的创作和欣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