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道老槐分晓色,出楼寒鼓报衙声。
解牛敏手仍投暇,梦蝶闲身尚未惊。
【诗句释义】
常山:今河北正定,为唐时名郡。孙令:指唐代诗人孙逖。仆:杜甫自称。未起:尚未起身。孙题壁而去:即指孙逖题诗于杜甫墙壁之事。绝句:一种绝句诗体。
【译文】
夹道的老槐树把早晨的阳光分成了两半,从楼上传来了打更的鼓声响。
解牛的手法敏捷而熟练,但仍然有片刻闲情逸致,做着悠闲的事情;梦到蝴蝶,身体轻松自如。
【赏析】
此篇作于公元768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当时杜甫在山东兖州一带游历,与友人孙逖相遇。两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共话凄凉事,因此结下了深厚友谊。不久,孙逖离去,留下诗卷。杜甫见后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
首联“夹道老槐分晓色,出楼高笛报衙声”,写诗人在清晨的阳光下见到两位友人。夹道的老槐树把朝阳分成两半,给行人带来了一丝清凉;从楼上吹来的笛声报告着官署中已经开始上早朝了。这两句既写出了环境的清幽、宁静,也写出了人物的活动和状态。一个“分”字,将晨曦的明媚、空气的清新、景物的优美都凝聚在这一个字里,使读者仿佛看到一幅色彩明丽的画卷。
颔联“解牛敏手仍投暇,梦蝶闲身尚未惊”,写的则是友人离开时的情态。解牛者的手十分灵敏,动作熟练,好像没有一点闲暇时间,可是,他却依然保持着悠然自得的心态。他像梦中的蝴蝶一样自在地飞舞,没有一点儿惊慌失措。这里的“投暇”和“未惊”,都是写友人离开时的心态。“投暇”即无所事事,不慌不忙的意思;“未惊”即没有受到什么惊动,安然无忧的意思。
尾联“梦蝶闲身尚未惊,解牛敏手更闲情”。这是全诗的最后一句,也是全诗的关键所在——它揭示了本诗的主旨。诗人通过写友人离开时的神态,表现了自己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于田园隐居生活的向往。这里所说的“解牛敏手”和“闲身”,都是用典。“解牛”出自《庄子·养生主》,“解牛刀”是庖丁解牛所用最锋利的一把刀。“梦蝶”出自《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茫茫然周也。”这里的“解牛敏手”和“闲身”都是说友人的技艺超群,生活闲散无事,因而能够超然物外,不受世俗所累。“闲情”即悠然自得的心情。
全诗以简洁的语言描写了一幅生动的图画,刻画了两位友人的形象。诗人通过描绘友人离开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意。同时,诗人还运用典故,巧妙地将自己的心境融入其中,使得诗歌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