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声满南国,一叶此飘蓬。
墙外千门迥,庭皋四壁空。
谁家驴吼月,隔巷犬嗥风。
灯暗人无寐,沉沉夜正中。

《还司即事》

秋声满南国,一叶此飘蓬。

墙外千门迥,庭皋四壁空。

谁家驴吼月,隔巷犬嗥风。

灯暗人无寐,沉沉夜正中。

【注释】

  • 南国:指南方地区,这里泛指中国。
  • 秋声:秋天的声响,秋风的声音。
  • 飘蓬:随风飘扬的草或落叶,比喻漂泊不定的人。
  • 墙外:形容距离之远。
  • 千门:形容数量多,门很多。
  • 庭皋:庭院的湖岸,皋,水边。
  • 犬嗥:狗叫声。
  • 无寐:没有睡好觉。
  • 沉沉:深沉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晚秋景色和感受的诗。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秋天景象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

首句“秋声满南国”,诗人开篇就点明了时间是秋天。秋天是中国最富有诗意的季节,也是诗人常常抒发情感的季节。“秋声”一词,不仅代表了秋天特有的萧瑟、宁静,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落寞。

第二句“一叶此飘蓬”,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景象。树叶在秋风中飞舞,象征着生命的无常与漂泊。这不仅仅是自然界的变化,更是诗人心境的写照。他像那飘零的树叶一样,失去了方向感和归属感。

第三句“墙外千门迥”,诗人的视线从内室移向室外,通过描述远处的城墙和众多的门,表达了一种空间上的距离感。这种距离感,既可能是物理空间上的,也可能是心灵空间上的。

第四句“庭皋四壁空”,进一步强调了空旷的感觉,庭院中的湖泊和墙壁都显得那么空旷,无人问津。这种空虚感,可能是由于周围环境的萧条,也可能是由于诗人内心的空虚。

第五到七句,诗人通过听觉描写,展现了夜晚的寂静与喧嚣。“谁家驴吼月”和“隔巷犬嗥风”两句,生动地描述了夜晚的声响——驴的嘶鸣和犬的吠叫。这些声音虽然给夜晚带来了生机,但同时也让诗人感到更加寂寞和焦虑。

最后一句“灯暗人无寐,沉沉夜正中”,是全诗的高潮。诗人通过描绘夜晚的黑暗和寂静,表达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恐惧。这种恐惧,既是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也是对未知命运的不安。

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象的细腻描绘和深刻感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空虚和恐惧。它不仅是一首抒情诗,更是一首反映人生哲理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