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松花空翠香,风前鬓影照沧浪。
飞泉半壁朝云湿,啼鸟满山春日长。
须信神仙元有国,不知蛮触是何乡。
道人横笛招归鹤,坐到斜晖上壁珰。

【注释】

改题万安县凝祥观:原诗题是“题万安县凝祥观”,凝祥观在江西万安县。凝,同“凝”。

古道松花空翠香:指万安县境内的万安古道。松花即松树的花,空翠,指山野之青翠。

风前鬓影照沧浪:鬓,发边。沧浪,大海。风前鬓影照沧海,指万安古道两旁的松树,枝叶繁茂,苍翠欲滴,风吹过树梢,仿佛能听见松涛之声,那是一种多么美妙的声音啊!

飞泉半壁朝云湿:万安有条河叫万安河,从西向东流淌。河上有座桥叫凝祥桥,桥下有条河叫万安河,河水从桥下向西流去,所以叫做朝云。

啼鸟满山春日长:山上有各种鸟儿,鸣叫声不绝于耳,使春天显得更加悠长。

须信神仙元有国,不知蛮触是何乡:万安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生活得幸福安宁。但是,有些人却认为这个地方只是一片荒地,没有国家。

道人横笛招归鹤,坐到斜晖上壁珰:这里的“道人”是指万安的道士,他们喜欢吹着横笛来招引归来的白鹤。傍晚的时候,万安的道士们会坐在斜阳的映照下,欣赏自己的家园。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用凝祥观周围的景致来衬托凝祥观本身的特色和意境,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首句“古道松花空翠香”,描绘出凝祥观所在的万安县地处偏僻,人迹罕至的特点。古道、松花、空翠、香,这四个词组构成了一幅幽静美丽的画面,为下面的诗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次句“风前鬓影照沧浪”,进一步描绘出了凝祥观所处的环境特点。诗人以自己的鬓影比喻万安县的松树,把风前的松影与沧海相映成趣,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又壮阔的画面。

诗人又以飞泉、啼鸟等景物来衬托凝祥观本身的独特之处。飞泉、啼鸟,这些自然景象与凝祥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这个观者更加突出。

尾联“须信神仙元有国,不知蛮触是何乡”,则是诗人对于家乡的赞美之词。他相信,万安县就像是一个神奇的仙境一样,有着丰富的资源和美好的环境。同时,他也对那些不理解家乡的人表示了深深的遗憾,认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家乡。

最后两句“道人横笛招归鹤,坐到斜晖上壁珰”,则是诗人对凝祥观周围景色的描绘。道人吹着横笛,招来了归来的白鹤,而自己则坐在斜阳的映照下欣赏着眼前的美景。这一画面充满了诗意,令人陶醉其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