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艰难时,岂无济时策。
连樯荆州船,悠悠回赤壁。
【注释】
①京湖,指京口、湖州,泛指长江中游一带。宣阃,即宣抚使,是南宋时期所设立的一种军事职衔。第九,即《宣和画谱》卷一“九”字,此当为误录。
②艰难时:指金兵入侵中原,宋朝国运危急的时刻。济时,挽救国难。策,计策,方法。
③连樯,形容帆樯相接。荆州,古郡名,治所在今湖北江陵县,在长江中游。
④回,返回。赤壁,在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三国演义》中说:“(周瑜)率军与曹军战于赤壁,大破之。”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古抒怀诗,写于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作者因上书反对主和派而被捕入狱的次年春天。当时南宋朝廷正处在金人南侵的严重关头,作者怀着报国杀敌的雄心壮志,希望朝廷能采纳自己的建议,早日解除国难,但朝中的主和派却置民族利益于不顾,一味妥协求和,因而触景生情,感慨良多。全诗以议论为主,感情激越,语言豪迈。
首句开门见山,指出国家处于危难之中,作者的救国之策自然要被搁置了。“正当艰难时”,是说国家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重大考验。“岂无济时策”则表明诗人并不因此而绝望,他坚信只要提出正确的方略,就能拯救危局。“岂无济时策”是本诗的中心思想,也是诗歌的主旨所在。
“连樯荆州船,悠悠回赤壁。”第二句承上而来,写自己对时局的看法:金人南犯已到紧要关头,形势严峻。面对这种局面,如果能够有良策妙计,当然可以转危为安。但是,由于朝中主和派的阻挠和投降派把持朝政,使得良策无法实施。诗人此时的心情是十分愤慨的。“荆”“吴”,都是地名,“荆州”即今湖北江陵县,地处长江中游;“赤壁”是三国时期曹操与孙权联军在此大战的地方。“连樯”,形容船只很多,桅杆相接。这句的意思是说:现在荆州一带战船云集,都在向北方进发,准备抗击金兵。“悠悠”,漫长、遥远的样子。这里比喻时间很长,暗示收复失地需要很长时间。“回赤壁”,即回到当年曹操败走的战场。诗人用这个典故来表达对主和派的愤怒之情。
“正当艰难时,岂无济时策。”两句是全诗的关键所在,也是作者最得意的诗句。它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于时势的准确判断,同时也体现了作者不畏强暴的精神气概。“岂无济时策”,既是对朝廷的质问,也是对敌人的嘲讽。“济时”,就是帮助国家度过难关。这里的“济时”是指战胜敌人,保卫祖国的安全。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共四句。前两句是叙事抒情,后两句是对国家的忧虑。全诗语言简练明快,感情慷慨激昂,充分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渴望胜利的高尚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