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争堂堂负直声,飘零沙漠若为情。
程婴存赵真公志,赖有忠良壮此行。

【注释】:

使:派遣、使唤。

廷争堂堂:朝廷上争论激烈。

负:担负。

飘零:飘荡,流浪。

若为情:为什么。

程婴存赵真公志:春秋时,晋国贵族赵盾被奸臣屠岸贾陷害,程婴与公孙杵臼将婴儿藏在枯井中,后婴儿长大成人,为赵氏复仇。这里用程婴的事迹来比喻诗人对国家忠诚之心。

赖有忠良壮此行:赖有此忠良之士,使我得以完成此行。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抒怀兼抒情的小诗。全诗四句,每句七字,押仄声韵。

首句“使北廷争堂堂负直声”,写北方朝廷上的争斗十分激烈,而自己却不得不远离家乡。“使”即使者,这里指作者自己。“争”字写出了斗争激烈程度,也写出了作者处境艰难。“堂堂”一词,形容朝廷上的斗争非常激烈,场面宏大;“负”字写出了作者在朝廷上的处境,他只能违心地站在朝廷斗争的一方,内心充满无奈。“直声”一词,写出了作者的正直和不阿随权贵的态度。

第二句“飘零沙漠若为情”承接上句之意,写自己的飘零无定。“飘零”一词写出了作者流落天涯的痛苦。“沙漠”一词写出了自己身处荒漠,没有依靠的孤独感。“若为情”三个字,写出了作者心中无限的感慨。

第三句“程婴存赵真公志”引用典故,赞扬忠诚报国的高尚品德。程婴与公孙杵臼为了赵氏孤儿,甘愿牺牲自己的生命。“真公志”三字,赞美了程婴的忠诚报国精神。

末句“赖有忠良壮此行”,表达自己对国家的忠诚之情。“赖有忠良壮此行”意思是说,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忠良之士,我才能够完成此行。这里的“忠良”二字,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和升华,表达了对忠诚报国的敬仰之情。

这首诗通过描写作者在朝廷上的遭遇和内心的感慨,表达了对忠诚报国的敬仰之情。同时,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引用,使诗歌更加富有文化底蕴和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