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人人苦泣岐,壮心万折誓东归。
若非斫案判生死,夜半何人敢突围。
【解析】
此诗是作者在元军进攻杭州时,于城破前夕写的。首联写南北人苦泣岐路,表明了作者的悲愤之情;颔联写壮士之志,誓东归,暗指自己有恢复大业的决心和志向;颈联用典,表明只有坚决抵抗,方能保家卫国;尾联写夜半突围的情景,表明自己的英勇无畏。全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气势豪迈。
译文:
南北人民都在为国而战,个个都痛哭流涕地告别故土。壮志凌云,万折不挠,誓死不回。如果不是斩断案桌判个你死我活,谁又敢在黑夜里突围而出呢?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元兵进攻杭州时,于城破前夕写的。“脱京口定计难”一句,表明了作者的悲愤之情。“南北人人苦泣岐”,说明元朝统治者已经占领了南宋统治区的全部土地。诗人从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出发,对南宋朝野的百姓表示关切和同情。“壮心万折誓东归”,是说自己立志要收复失地,重整河山。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若非斫案判生死,夜半月无人敢突”,意思是如果朝廷不下定决心,谁还敢在半夜突围呢?这两句诗表明,只有坚决抵抗,方能保家卫国、光复河山。诗人在这里用了典故,“斫案判生死”是指汉末名将张温的故事;“夜半突围”是指《晋书·王浑传》中所说的“以五鼓拔坚冰”之事。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的勇敢,也表现了他坚定的意志。全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气势豪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