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卷趋南亩,霜风报穫时。
不才谋事拙,寸禄及亲迟。
通塞终难问,短长今自知。
何年得乘兴,闲趁逸人期。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注释、作品赏析以及评析:
- 释卷趋南亩:放下书本,走向田间。南亩指的是南方的土地,象征着农耕和劳动。诗人通过放下书本,投身于田间劳作,展现了他对劳动人民的敬仰之情。
- 霜风报获时:霜风带来了收获的消息。这里的“报”字,意味着传达或告知。霜风作为自然界的一种现象,常常与农作物的生长周期联系在一起。它不仅预示着季节的更迭,也象征着丰收的喜悦。
- 不才谋事拙:自谦才能不足,处理事情不够得当。这里的“不才”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能的谦虚态度,而“谋事拙”则揭示了他在实际行动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这种自省的方式,既体现了诗人的谦逊,也透露出他对未来的担忧。
- 寸禄及亲迟:微薄的俸禄不能及时回报亲人。这里的“及”字,表示达到或满足的意思。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于家庭责任的深刻认识,同时也暗示了他对于个人价值实现的追求。这种追求不仅关乎个人的生活品质,更是一种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
- 通寒终难问:遇到问题或困难时,难以向他人求教。这里的“通寒”可以理解为在困境中寻求帮助。而“难问”则强调了在困难时期,向外界寻求支持的难度。这种表达方式既反映了诗人在困境中的无奈,也揭示了他在面对挑战时的坚韧和勇气。
- 短长今自知:现在清楚自己的长短和处境。这里的“短长”可以理解为自我认知的过程。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磨砺后,对于自身能力和社会角色有了更深的认识。这种认识不仅有助于指导今后的行动,也是对自己过去行为的总结和反思。
- 何年得乘兴:何时能够找到乐趣和兴致。这里的“乘兴”可以理解为在某种心境下进行活动或创作。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活乐趣的向往和追求。这种追求不仅是为了满足个人的愉悦,更是对社会和谐的贡献。
- 闲趁逸人期:闲暇时可以趁机结交隐逸之士。这里的“逸人”可以理解为超脱世俗、追求自然的人。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渴望。这种渴望不仅源于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也反映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赏析:本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以及他在人生道路上的探索和思考。从诗歌的结构来看,每一句都紧密相连,构成了一个统一的主题,即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相处。同时,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观念也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 评析:《依韵答杨起公见寄》是宋代诗人方惟深的作品之一,以其简洁明了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深受读者喜爱。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的理解。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审美视角,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宋代的文化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