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边乔木尽儿孙,曾见吴宫几度春。
若使当时成大厦,也应随例作埃尘。
注释:这四棵高大的乔木,全都是儿孙辈了。我曾经见过几度春光在这吴宫里逝去。假如它们当初能够建造起一座大厦,也应当像尘土一样被扫荡掉。
赏析:诗人以“古柏”为题,通过写古柏的遭遇,来表达自己对人生、历史的感慨。诗中用“四边”来形容“古柏”,意在说明它孤零地生长在偏僻的地方,没有依靠和伙伴。而“儿孙”则暗指自己的子孙后代,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无奈和感慨。
首句“四边乔木尽儿孙”,是全诗的关键所在。诗人通过对“古柏”孤独生长的描述,引出了对历史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感叹。这句诗中的“儿孙”一词,既是指代古柏的枝叶繁茂,又暗示着诗人自身的子孙后代。这种双重含义使得诗句既有生动的画面感,又有深沉的历史感,从而更好地传达了诗人的情感。
第二句“曾见吴宫几度春”,则是诗人对过去繁华历史的回顾。这里的“吴宫”指的是古代苏州的宫殿,也是诗人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春天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而“几度春”则意味着苏州的宫殿曾经经历了多次的兴衰更替。通过对比“古柏”与“吴宫”的繁荣与萧条,诗人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第三句“若使当时成大厦,也应随例作埃尘”则是诗人对于历史变迁的进一步思考。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当初能够建造起一座巍峨的大厦,那么也应该像尘土一样被扫荡掉。这里的“大厦”象征着繁荣昌盛的事业,而“埃尘”则代表着最终的消逝和毁灭。诗人通过这样的比喻,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无奈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以“古柏”为线索,通过对古柏的描写,引发出对历史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思考。诗人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感情,使得整首诗既有画面感也有历史感,从而使得读者在品味诗歌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