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心曾出岫,倦翮早知还。
为报长安使,休寻海上山。

临终诗

无心曾出岫,倦翮早知还。

为报长安使,休寻海上山。

注释与译文:
无心曾出岫:无心曾经离开山林。岫,山中的洞穴或山洞。
倦翮早知还:疲惫的翅膀早知返回。翮,鸟的翅膀。
为报长安使:为了告知长安使者。长安,当时的都城,即洛阳。
休寻海上山:不要追寻海上的山。
赏析:
这首《临终诗》是东汉末年文学家孔融临终时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中通过回顾自己一生的经历和感悟,表达了对政治态度的总结和表达。同时,诗中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如谗邪害正、浮云蔽日等。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创作背景:
孔融,字文举,是东汉末年的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他曾任北海太守,后被曹操所杀。据传,孔融临终前曾写下这首诗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志向。

诗句分析:

  1. “无心曾出岫”:无心曾经离开山林。这里的“出岫”是指脱离世俗纷扰,寻找自由自在的生活。诗人借此表达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2. “倦翮早知还”:疲惫的翅膀早知返回。这里的“倦翮”比喻自己的疲惫之身,而“还”则表达了回归本真的意愿。
  3. “为报长安使”:为了告知长安使者。这里的“长安”指的是当时的都城洛阳,而“使”则可能指朝廷派遣的使者,意在传达自己的心声。
  4. “休寻海上山”:不要追寻海上的山。这里的“海上山”可能暗指隐居之地或是远离尘世的理想之地,诗人以此表达自己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

整体理解与鉴赏:
此诗通过对孔融生平的回顾和反思,展现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种种见解。通过对比“无心曾出岫”与“倦翮早知还”,诗人表达了一种对自由和本真的追求。而“为报长安使”与“休寻海上山”则体现了他对政治现实的不满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整首诗不仅反映了孔融的思想情感,也为我们提供了对人生、社会和政治态度的深刻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