妫汭嫔天子,涂山毓圣人。
聪明配昭献,慈俭继宣仁。
汤沐宁私己,园陵不病民。
鸿休耀彤管,无复数娀㜪。
诗中“妫汭嫔天子,涂山毓圣人”两句通过历史典故描绘了显仁皇后的高贵出身和卓越品质。妫汭嫔指周宣王之妃静帝元姬,她被尊为王后,而涂山则是夏朝的国名,此处暗指她如同古代贤德的女子一般,具有高贵的品质和贤淑的美德。
“聪明配昭献,慈俭继宣仁”表达了对显仁皇后品德的赞美,其中“聪明”指智慧与见识,“昭献”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一位贤明君主或其遗孀,“慈俭”则强调了她仁慈和节俭的美德,而“宣仁”则可能是对另一位类似品质的历史人物的尊称。这两句展现了显仁皇后不仅有着高深的智慧和卓越的判断力,而且具备深厚的仁慈之心,她的德行和行为为世人所敬仰。
“汤沐宁私己,园陵不病民”描述了显仁皇后治理国家时的态度。在这里,“汤沐”通常指帝王的私宅,“宁私己”意指她在处理政务时能够公正无私,不偏袒自己或他人。而“园陵不病民”则表明她关心民生,使得百姓生活安康,没有受到战争或政治迫害的影响。
“鸿休耀彤管,无复数娀㜪”,这里的“鸿休”可能是对显仁皇后美好形象的描述,而“彤管”则是指古代书写用的朱笔,这里比喻她的行为光明磊落;“无复数娀㜪”中的“数娀㜪”可能是对某种奢侈浪费行为的讽刺,暗示她反对奢靡。
《显仁皇后挽词三首》通过对显仁皇后的多方面描述,展现了她作为一位贤惠、仁慈、公正和节俭的统治者的形象。整组诗作不仅反映了宋代诗人王十朋对皇后的崇敬之情,同时也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理想女性典范的向往和赞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