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风雨撼庭芭,唤起新愁似乱麻。
梦觉尚疑身是蝶,病苏方悟影非蛇。
浇肠竹叶频生晕,照眼银缸自结花。
我在故乡非逆旅,不烦杜宇唤归家。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写作手法及思想感情的把握。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找出相应的诗句,然后结合选项进行比对分析。解答此题时,首先要理解全诗的意思,然后根据题干要求,逐句解释诗句。“夜深风雨撼庭芭”,意思是夜晚的风雨敲打着庭院中的芭蕉树,“芭蕉”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来比喻愁思的意象。“唤起新愁似乱麻”,意思是在风雨之夜,诗人的新愁旧恨像乱麻一样缠绕心头。“梦觉尚疑身是蝶”,意思是睡梦中还怀疑自己变成了蝴蝶,“梦”字写出了诗人因风雨而难以入眠的苦楚。“病苏方悟影非蛇”,意思是病情稍有好转才恍然大悟自己的影子不是蛇,“病苏”指病情稍好,“影非蛇”暗含自己的影子不是蛇,而是人的投影,这两句写病后的感觉和心理的变化。“浇肠竹叶频生晕,照眼银缸自结花”,意思是浇灌着我心肠的竹叶茶频频泛起层层白晕,照着我眼睛的银烛光却自行结成花蕊。“我在故乡非逆旅,不烦杜宇唤归家”,意思是说,我虽然客居他乡,但并不需要借助杜鹃声的呼唤才能回到自己的家乡。

【答案】

译文:夜晚的风雨敲打着庭院中的芭蕉树,使我又添了新的愁绪,好像乱麻一般缠绕在我的心头。睡梦中还怀疑自己变成了蝴蝶,病后稍微好转才醒悟自己的影子不是蛇,而是人的投影。浇灌着我心肠的竹叶茶频频泛起层层白晕,照着我眼睛的银烛光却自行结成花蕊。我虽然客居他乡,但并不需要借助杜鹃声的呼唤才能回到自己的家乡。

赏析:

首联起兴。夜深风雨,触动作者心中忧思。“惊起”二字传神地表达了作者因夜雨而失眠的情状。风雨之扰人,其情可想,其境可感,故以惊起作结,使下文的思绪顿生波澜。

颔联承上启下,转折处用一“犹”字,由惊起转而联想,由惊觉转而觉悟。梦境与现实之间存在着一种模糊的界线,作者在梦中化身为蝴蝶,醒后又发现那只是幻觉。这一转变,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痛苦挣扎和迷茫困惑。

颈联描写深夜时分的景况。此时,诗人已从惊梦之中醒来,但仍觉得身体仿佛成了一只蝴蝶。而当疾病稍稍缓解时,他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的影子并不是蛇,而是一条没有生命的虚影。这一联通过对比映衬的手法,突出了诗人病中的心理变化。

尾联抒情议论。诗人以“浇肠”、“照眼”两个动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之情。然而,尽管生活如此丰富多彩,但他仍然感到孤独寂寞。因此,他渴望早日回家,摆脱这种孤寂无依的处境。“非逆旅”三字,既表达了他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也体现了他的豪迈气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