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秋天气过山中,征雁行人路不同。
从此又劳千里翼,传书来往浙西东。
【注释】
雁山:雁荡山。位于今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县境内,是一处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浙西东:指浙地的西边和东边。浙,指浙江。
过雁山
清秋天气过山中,征雁行人路不同。
从此又劳千里翼,传书来往浙西东。
【译文】
清秋时节,我走过雁荡山,只见山中景色清秀宜人,但与往日所见的景物已大不相同了。
因为这里已是雁荡山风景区,所以路上行人也不同于往常,他们各自忙碌着自己应做的事情。
从雁荡山出发,我又踏上了旅途,此时我已到达目的地浙江一带。
【赏析】
此诗写于作者赴任杭州时经过雁荡山时的所见所感。
“清秋天气过山中,征雁行人路不同。”起句即以“清秋”二字领起全篇,点明季节,交代地点,渲染气氛,使读者如身临其境。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万物凋零、生机渐逝的季节。诗人在秋天登上雁荡山,面对萧瑟秋景,不禁生出无限感慨,于是用一“过”字点明题旨。“秋”是清冷的、寂寞的,但同时也是成熟的、丰硕的,这是自然界的一种规律性变化。雁荡山是有名的风景名胜区,登高望远,自然别有一番情趣。诗人登上雁荡山后,眼前一片苍茫,但与往昔相比,又是一番景象了。这里的“征雁行人”,既非泛指行人,而是专指征人。“征”者,远行之谓也;“行人”者,旅人也。雁荡山为游山胜地,游人往来频繁,故又有“行人”之称。“路不同”三字是关键语。这不仅是说道路变了,而且还是说心境变了。雁荡山虽美,但毕竟离家乡较远,而此时又是秋天,游子思乡之情更切,故见异思迁,心有所动。“征雁行人路不同”一句,既照应了题目中的“过”宇,又引出下文对征人之思。
“从此又劳千里翼,传书来往浙西东。”这两句是说,从此又要奔波千里了。“劳千里翼”的“劳”字是动词活用为名词,意为“劳累”;“翼”是翅膀,喻指长途跋涉。“传书来往浙西东”,是指传递书信往来于浙江的西边和东边。诗人因公务前往杭州任职,而杭州正是浙江的西部重镇,所以此处特指浙江。浙江西部的越地(今绍兴、宁波一带),历来是经济发达之地,也是文化昌盛之地。因此,诗人想到要前往杭州工作,心中充满喜悦和憧憬之情。
【创作背景】
此诗是作者赴任杭州时经过雁荡山时的所见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