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诸侯会孟津,民心天意总归仁。
须知不食干戈粟,自有登山采蕨人。

【注释】

孟津:古地名,今河南巩义县北。

仁:这里指仁政,即用道德教化来治理百姓的政策。

干戈:指武器,古代以兵器为礼。此处泛指战争。

蕨(wěi委):一种野菜,可食。

【赏析】

《武王》,诗中“八百诸侯会孟津”、“民心天意总归仁”两句是说武王在孟津大会诸侯,表示愿意接受天命,实行仁政,使天下大治。这两句诗是全诗的纲领。后两句“须知不食干戈粟”,表明要废除战争暴力,让人民安居乐业;“自有登山采蕨人”,说明劳动人民能创造新生活。最后两句“不知谁氏子,泣涕零如雨”。

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史记·周本纪》记载:“武王伐纣,至于牧野,诸侯兵会者八百。”这首诗是诗人根据这一历史事件而作的。

首句写武王与八百诸侯在孟津大会。这两句诗是概括地交代了武王伐纣的历史背景和起因,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武王伐纣的赞赏之情。孟津位于河南省孟州市西南,地处黄河中游,是黄河上的著名渡口之一。在这里举行盟会,说明武王伐纣是正义之举,有民意基础。

“民心天意总归仁”,意思是说,武王伐纣顺应了民心,符合上天的意志。这里的“人心”和“天意”,都是指民众的意愿,即民心。“总归仁”则是说,民众的心志都倾向于仁义,希望实现太平盛世。

第三、四句是说武王在伐纣过程中,没有使用武力征伐,而是采取了和平的方式。这两句诗既表达了对武王的赞扬,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战争的看法。诗人认为,战争只会带来破坏和痛苦,应该尽量避免。因此,他主张通过和平的方式来解决争端,实现国家的稳定和繁荣。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感慨之辞。诗人通过“不知谁氏子,泣涕零如雨”的描绘,表现了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这里的“不知是谁的儿子”,可能是诗人的想象,也可能是后人对历史的解读。无论如何,这两句诗都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不满和对和平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描绘武王伐纣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以及对战争的厌恶。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