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王气为谁钟,五马南浮一化龙。
四海民心共思晋,江东何事却从容。
【注释】
金陵:指南京,古称金陵。王气:帝王之气,指帝王的气象。钟:凝聚、聚积。五马南浮:汉献帝曾封曹操为魏公,其子曹丕代魏自立后,封曹操的三子曹彰为陈王。曹彰死,封其四子曹植为陈王,并命以“五官中郎将”领国子博士。曹丕死后,传位于曹叡。曹叡在位时,封其子曹操之孙曹髦为陈王,封爵仍称“五官中郎将”。建安二十五年(220),曹髦与司马昭交战失败,被司马昭所杀,司马昭令士兵用铁笼装其尸首,抬至洛水边,抛入洛水中。一化龙:指曹髦被司马昭杀害。五马南浮,指曹髦被杀害之事。四海:指全国。晋:指晋朝。江东:指长江下游及以南地区,这里泛指江南一带。事:事件。容:宽容。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中借咏三国人物曹髦被杀一事,抒发对国家兴亡之感,表达了自己对司马集团篡夺天下的极大不满。
开头两句,直点主题:金陵(即南京)是帝王建都之地,历史上曾有过帝王之气的凝聚。但如今却成了司马氏父子篡权夺位的地方,这使人们十分感慨。
下面两句是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评论。曹髦被害,是司马氏篡权的必然结果。司马昭早已想废掉曹髦改立其他儿子,只是时机尚未成熟,故用“五马南浮”来形容此事。而当此之时,全国上下,人心向背都在曹髦,司马昭不敢有所作为。至于东吴政权,又何尝不是在司马氏的威胁下才能苟延残喘?
最后两句,是诗人对历史的回顾和总结:司马氏一族,挟天子以令诸侯,终于一统天下。然而,天下归心,人心所向,司马氏岂能坐视不理!
全诗结构严谨,脉络清晰,先写事实,后发议论,既写出了曹髦遇害的惨痛历史现实,也表现了诗人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深刻感受,同时流露出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切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