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死难止三人,皆欲求仁未得仁。
节义可书惟孔父,胜如仇牧胜如荀。
【注释】
孔父:指孔子。
止三人:指孔子的三位弟子颜回、子贡、子路。
胜如仇牧胜如荀:胜,胜过的意思;仇牧、荀,都是人名。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画面上所展现的是春秋时期孔子师徒四人在鲁国为政期间的情景。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仁爱,以恢复礼乐制度为目标,但始终得不到当权者的支持和重用。孔子和他的三个弟子颜回、子贡、子路,虽然都曾得到过一些俸禄,但并没有获得实际的政治地位。他们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理想而四处奔波,生活十分清苦。这幅画描绘的就是孔子师徒在鲁国为政时的生活状况。诗的前两句写孔子生前的遭遇,后两句则抒发了作者对孔子及其门生们的崇敬之情。整首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
诗前两句“春秋死难止三人,皆欲求仁未得仁”的意思是说:春秋时期有三位仁人志士,他们都曾为寻求真理而不惜献身,然而他们都没有获得成功。这里所说的“三人”,指的是孔子及其两位弟子子路和颜回。孔子一生追求仁义道德,但他的学说在当时没有得到统治者的重视,他的弟子们也都未能在政治上获得成功。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孔子及其弟子们遭遇的同情和惋惜之情。
诗中间两句“节义可书惟孔父,胜如仇牧胜如荀”的意思是说:只有孔夫子的事迹值得记载,他的品质比那些善于钻营取巧的人还要好。这里所说的“孔父”,指的是孔子本人;“仇牧”、“荀”则是另外两位仁人志士的名字。诗人认为只有孔子的事迹才是最值得人们学习和传颂的,因为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不屈不挠地追求真理。
这首诗通过对孔子及其弟子们的刻画,表达了诗人对仁德品质的赞美之情。诗人认为,只有像孔夫子这样的仁人君子才能够真正地为社会做出贡献,而其他那些善于钻营取巧的人则是不值得一提的。这种思想在当时是非常具有进步意义的,它鼓励人们追求高尚的道德品质,而不是仅仅关注个人的名利得失。因此,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