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剑功成三节还,尽将锦绣裹江山。
斗牛气灭英灵泯,庙比昭王屋一间。

【解析】

这是一首题咏吴越王庙的七言绝句。诗人以史实为依据,从吴越王的武功、气度、遗爱以及后人对其评价等方面着笔,描绘了吴越王庙庄严肃穆的场面,表达了诗人对吴越王的怀念之情。

“吴越王庙”,是吴越国的国王钱镠所建立的一座纪念他的庙宇。钱镠,字具美,杭州临安人,唐天宝时曾为镇海小吏,因助平黄巢有功,得赐姓钱。后任杭州刺史。唐僖宗时,因平董昌,升为两浙节度使,封吴越王,建都于越州(今绍兴)。钱镠在位时,励精图治,发展经济,修治城池,整肃军政;又重视文教,设学府,广招士子,使越州成为东南名城。钱氏家族世代受封,世称“吴越国”。五代时吴越国被南唐所灭。宋初,钱氏子孙避居江南一带,仍袭吴越国王号,称“江南西道”或“两浙”。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加封为“吴越王神主”。元至元三年(1266)毁于大火。明洪武二年(1369),重建此庙,供奉吴越王钱镠。清乾隆五十年(1785)重修,并立碑记其事。

“一剑功成三节还”,意为:用一柄利剑完成了功业,三节之后才归还。这里比喻钱镠一生为朝廷效力,为国建功立业。“三节”,指钱镠一生为宋朝建立功勋,先后担任了镇海节度使、两浙节度使、两浙路兵马钤辖、两浙东路安抚使、两浙西路安抚使、两浙路兵马都总管,兼知杭州事等职,前后任职达四十多次,故称“三节”。

“尽将锦绣裹江山”,意为:用锦绣将整个国家包裹起来。这两句写吴越王庙的建筑宏伟、富丽堂皇,同时也表现了他对国家的忠贞不二和对百姓的关爱。

“斗牛气灭英灵泯”,意为:天上的星宿(斗牛)消失了,吴越王的英灵也消亡了。这里比喻吴越王庙中的神灵已经消失,只剩下一片废墟。“斗牛”,北斗七星。古人认为天上有斗宿和牛宿,故称“牛斗”。星宿消失,表示天地已无生气。

“庙比昭王屋一间”,意为:吴越王庙的规模比昭王的宫室还小。这里比喻吴越王庙的规模虽然宏大,但与吴越王本人相比,却显得微不足道。“昭王”,周宣王之子,姬姓,名静。周宣王去世后,由其弟姬静即位,即西周懿王。懿王在位时,荒淫无道,好勇好战。后来,西戎乘机进犯,懿王亲征而败北,逃回京师。西戎乘胜进逼京师,懿王仓皇逃回镐京(今陕西西安)。懿王死后,谥为“昭王”。这里用昭王来比喻吴越王庙的规模,意在表明吴越王庙虽大,但与吴越王本人相比却显得微不足道。同时,也暗示了吴越王生前为官清廉,没有贪赃枉法之事。

【赏析】

此诗首句点出吴越王庙的主体建筑——吴越王墓。次句点出吴越王功高震主,所以只能隐忍退归。第三句进一步说明吴越王功成之后,便辞官隐退的原因。第四句写吴越王庙的建筑宏伟、富丽堂皇。第五句写吴越王庙的神像早已消失,只留下一片废墟。尾联则写出吴越王庙的规模虽然宏大,但与吴越王本人相比却显得微不足道,同时也暗示了吴越王生前为官清廉,没有贪赃枉法之事。全诗通过描写吴越王庙的宏伟壮观以及吴越王生前的功绩与隐退原因,表达了作者对吴越王的缅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