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此日对清光,圣德能容一介狂。
言略施行非不遇,身虽疏外亦何妨。
【注释】
朔日:农历每月的初一。
清光:指明亮的月光。
能容一介狂:意思是宽容我这样一个狂妄的人。
言略施行非不遇,身虽疏外亦何妨:意谓我的言行虽然简略,但实行并非没有遭遇。即使疏远朝廷,又有何妨害?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长安时所作。诗人回忆了去年这个时候,自己曾和友人一同登高赏月的情景。诗中抒发了自己对朝廷的不满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首句“去年此日对清光”,写诗人去年同朋友一起观赏明月的情景。诗人与友人相约于上元节这天一起登高赏月,共同享受这难得的良辰美景。
第二句“圣德能容一介狂”,诗人以“圣德”自比,表明自己的行为并不越轨,而只是出于一种狂放的个性。这里的“圣德”并不是指皇帝的圣明,而是指皇帝对自己宽大为怀的胸怀。诗人认为皇帝对自己的宽容,就像对待一般百姓一样,所以自己才能有勇气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第三句“言略施行非不遇,身虽疏外亦何妨”,诗人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自己在皇帝面前说话虽然简略,但皇帝并没有因此而怪罪他;即使自己被疏远到朝廷之外,也没有任何妨碍。这里的“疏外”是指被疏远、不被重用的意思。诗人认为只要自己的行为符合道德规范,就不应该受到指责;即使被疏远,也没有什么关系。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不满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展示了诗人的豪爽个性。诗人在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自己的言行与皇帝的圣明相比较,从而突出了自己的独特之处。同时,诗人也通过自己的经历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