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公不到溪岂好,李守已亡诗更奇。
偶向思贤亭上坐,爱溪兼爱昔人诗。
游洞溪
段公不到溪岂好,李守已亡诗更奇。
偶向思贤亭上坐,爱溪兼爱昔人诗。
注释:
段公:泛指某位官员,这里指唐代诗人段成式;
段公不到溪岂好:段公(指唐代诗人段成式)没有来过溪流之地,那又有何乐趣?
李守:即李商隐。李商隐是中唐诗人,他曾任永州(今湖南)的零陵县尉、东川节度使柳仲郢的判官等职,后因事被罢免回京闲居。
李守已亡诗更奇:李商隐已经去世,他的诗歌更加奇特。
思贤亭:在湖南零陵县西城东,相传为唐代名臣柳宗元所建。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段成式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四句话一气呵成,表达了作者对李商隐诗歌的赞赏之情。
首句“段公不到溪岂好”,意思是如果段公没有到过溪流之地,那又会有什么乐趣呢?这里的“段公”指的是唐代著名诗人段成式,他是唐朝的一位官员。这句诗表面上是在说段公没有去过溪流之地,但实际上是在表达自己对于溪流之地的喜爱之情。因为段公没有去过,所以更加能够体会到溪流之地的魅力与价值。
次句“李守已亡诗更奇”,意思是李商隐已经去世,他的诗歌更加奇特。这里的“李守”指的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他是唐朝的一位文采斐然的诗人。这句诗也是在表达对于李商隐诗歌的赞赏之情。因为李商隐已经去世,所以更加能够欣赏到他诗歌的独特之处。
第三句“偶向思贤亭上坐,爱溪兼爱昔人诗”,意思是偶尔在思贤亭上坐坐,喜爱溪流的同时,也喜爱李商隐的诗歌。这句话进一步表达了自己对于溪流之地和李商隐诗歌的喜爱之情。在这里,“思贤亭”是指唐代著名的思贤亭,而“昔人”则是指过去的诗人,这里的“昔人”特指李商隐。
尾句“爱溪兼爱昔人诗”是整首诗的总结,再次强调了自己对于溪流之地和李商隐诗歌的喜爱之情。这里的“爱溪”和“爱昔人诗”都是表达对自然美景和历史文化遗产的热爱之情。
这首诗通过赞美段公和李商隐两位诗人的诗歌,表达了自己对于大自然和历史文化的热爱之情。这种热爱不仅体现在个人的情感体验上,更是一种对人类文明和自然景观的尊重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