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旱年年费请求,仰勤汤祷与尧畴。
何时三十六雨足,当宁免怀云汉忧。
我们要逐句解释这首诗的含义:
自秋七月不雨至于春二月十九日仅得雨昌龄作贺诗予未及和而雨止矣遂次韵以闵之:从秋七月开始就没有下雨,一直持续到了春天的二月十九日。直到这时才下了雨。我写了一首贺诗给昌龄,但还没有来得及回应,雨就停了。于是我就写下了这首诗作为对这次降雨的纪念。
水旱年年费请求,仰勤汤祷与尧畴:每年的水旱灾害都是我们需要请求神灵的保佑。我们虔诚地祈祷,希望能够得到上天的庇护。我们像古代的尧帝一样,祈求天赐良田,使人民免受饥荒。
何时三十六雨足,当宁免怀云汉忧:什么时候才能下足三十六天的雨?这样我们就可以免去因干旱而引起的忧虑。这里的“三十六天”可能是指一个特定的时间周期或数量,具体含义可能因上下文而异。
接下来是译文:
自秋七月至春二月十九日,我们一直期待着雨水的到来。然而,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一直没有等到雨水。直到这一天,终于下起了雨。我为此写了一首贺诗,但由于各种原因,我没能及时回应,结果雨水又停了。现在,我又写了一首诗作为对这次降雨的纪念。
水旱灾害年年都在考验着我们的请求能力。我们虔诚地向神灵祈求,希望他们能够庇护我们,让我们免受干旱的困扰。我们像古代的尧帝一样,祈求天赐良田,使人民免受饥荒。
现在我们期待着更多的雨水,希望能下足三十六天的时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摆脱因干旱而引起的忧虑。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人们对雨水的渴望和对自然灾害的担忧。它描绘了一个长期等待雨水却始终未能如愿的场景。诗人通过描述这一过程,展现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存环境的关切。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神灵的依赖和祈求,以及他们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无奈和无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