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作别稽山下,万里相逢峡水西。
天下名山游已遍,好寻潜涧一枝栖。

【解析】

本诗首联写诗人十年来在稽山作别了友人,万里迢迢,又与如上人在峡水之西的巴蜀相逢。“十年”是虚设的,“游已遍”是虚词,表明作者对名山的游览经历很多,而对潜涧的向往之情却很深厚。颔联是说:名山大川都游遍了,好在这巴蜀地区有个潜涧,就在这里寻个隐栖之所吧。颈联是说:天下有名的山都游览过了,现在只盼望能找一个清幽僻静的地方,像这涧边的松柏一样,独自成林,自生自灭。尾联表达了诗人隐居的决心。

译文:

十年间我在稽山下与友人分别,如今我们千里迢迢又在峡水之西相遇。

天下名山我都游遍了,现在只盼望能在巴蜀找个清幽偏僻的地方,像涧旁的松柏一样独自生长。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巴蜀时写的。诗题中的“如上人”,可能是诗人的朋友。诗人在诗中抒发自己对朋友的深情厚意,表达自己隐居的愿望,同时对朋友表示自己的敬意。

此诗前两句写与朋友的离别与重逢。十年来,诗人在稽山与朋友分别,如今又与他们千里相会于巴蜀之地,足见两人情谊之深。“万里相逢”,表现了诗人与友人重逢时的欣喜之情。第三句写自己在名山大川的游览。“名山游已遍”一句,是虚词,意思是说名山大川我都游览了;而“潜涧一枝栖”才是实词,意思是说希望在巴蜀找到一个清幽偏僻的地方,像溪边、涧旁的松柏一样独自生长。“潜涧一枝栖”是全诗的关键所在。它不仅写出了诗人的心境和志趣,而且写出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感情。第四句写诗人的隐居决心。

此诗语言平易浅切,明白如话,但含义丰富,耐人寻味。诗中既写自己对名山游览的经历,也写出对朋友的深情厚意,同时也表现了自己隐居的决心。全诗结构紧凑,意境深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