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城风雨近重阳,准拟登高尚渺茫。
会见明朝天气好,不教孤负菊花黄。
【注释】
①满城风雨:指重阳节那天,京城里到处都是雨。②准拟:打算。③足之招:作者的好友。④分韵:即分韵赋诗。⑤孤负:辜负。
【赏析】
此诗首联写重阳节的天气和心情。诗人因重阳日下雨,不能如期赴约登高赏菊,不免有些扫兴;颔联写诗人因见明日晴天好风,才决定赏菊,以不负佳节。颈联承上启下,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歉意,又写出了诗人赏菊的决心。
“满城风雨近重阳”,是说重阳节那天,京城里到处是雨,天气不佳,因此不能像往年一样去观赏那万紫千红的菊花,也见不到那些黄橙橙的秋菊了。这里用“近”字,表明时间、季节接近重阳,用“风雨”说明天气不好,用“重阳”表明时间,这是第一层意思。第二句中,“准拟登高尚渺茫”一句是说:我本打算在重阳这天登高,登上高处去领略那种无边无际的境界。这一句是全诗的关键,它概括出全诗的主题。
“准拟登高尚渺茫”这句诗,是诗人的自白,他本来打算到高山上去,去领略那种无边无际的境界。但是天公不作美,偏偏在重阳时节下雨。于是诗人只好作罢,改为到平地上来欣赏菊花。然而,诗人并没有完全灰心丧气。相反,诗人却更加兴奋起来。因为诗人知道,虽然登高没有成功,但平地赏菊却是有把握的。第三句就表现了这种思想。
“会见明朝天气好,不教孤负菊花黄”。诗人说,只要明天天气晴朗,我就一定不会辜负这秋天的菊花了。
这首诗写的是一次赏菊未遂的经历,而重点却在“登高”二字。诗人把“登高”作为赏菊的前提,并突出“登高”这一动作,从结构上看,这是倒装句法;从内容上看,这是关键句法。“遇雨”、“因晴”两句,紧扣着“登高”一词。前一句写“遇雨”,后一句写“因晴”,前后一转,点明主题。最后两句,是全诗的总结。诗人说,只要明天天气晴朗,我就不会让这次机会白白地失去。这样,不仅点出了赏菊的时间,也表现了一种乐观的精神。
这首诗的构思很有特色。诗人把“登高”与“赏菊”两个事件紧紧结合在一起,并且使它们互相渗透,互相映衬。前两句先写重阳遇雨,因而登高的计划落空;三、四两句又写因见明天天气晴朗,因而赏菊的计划得以实现。这样一来,不但使整个事件完整,而且使诗意也更为丰富、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