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涨瞿唐势更危,舟人贪进只嫌迟。
天将此石垂深戒,看取形如象马时。
【注释】
瞿唐:古地名。在今四川奉节东,瞿塘峡口。白帝祠:在瞿塘峡口西岸。越公:李白自称或自誉。三峡堂:即夔州白帝城三江楼中的“瞿唐”堂,相传为唐代诗人李白登高吟咏之地。徘徊览古:徘徊于古迹之间,观看遗迹,凭吊古代。共成:共同作成。十二绝:这里指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一诗。
【赏析】
本诗写于作者流放途中,他经过白帝城时所作。诗人在白帝城登高望远,触景生情,想起历史上许多英雄人物,他们生前英年早逝,死后却名垂后世;自己虽然也曾有过雄心壮志、叱咤风云,但如今却沦落天涯,被贬蛮荒之地。因此感慨万分,写下了这首诗。
“连日至瞿唐谒白帝祠”句,说诗人接连几天来到白帝城拜谒白帝庙,这是第一段。第二段写诗人登上越王楼(即三峡堂),徘徊于古迹之间,观看遗迹,凭吊古代。第三段是全诗的重点,也是诗人感情最丰富的部分。诗人由眼前的景物联想到历史和现实,由眼前的景象引起对古人的缅怀和对现实的感慨。
首句点明白帝城,点出题目。次句写白帝城地势险要,水流湍急,水势很大。第三句写诗人登上白帝城后的心情。诗人登上山冈,眺望四周,觉得形势更加险峻,船夫们争着抢着前进,唯恐落后,这一句写出了三峡之水奔腾澎湃,波涛汹涌之势和人们急于过三峡的心情。第四句说水涨,形势更加危险,诗人心中不免有些忧虑,但想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便又释然,因为水涨也有好处,可以乘船更快地到达目的地。这一句既写出了诗人乐观的性格和旷达的胸怀,同时也表现了诗人面对险境时的泰然自若的态度。最后一句是全诗的关键所在,诗人把目光从眼前的白帝城移开,想到了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天将此石垂深戒”,意思是说天意要告诫人们:这里蕴藏着巨大的风险,不能掉以轻心,否则就会像石头那样坠入深渊。这里用石头坠入深渊比喻失败。诗人在这里抒发了自己对前代帝王的感慨之情。“看取形如象马时”两句的意思是说,如果当年诸葛亮能够及时改变进取方针,采取稳健的策略,那么蜀国的前途就不会如此悲惨了。这里的“形如”指的是形势和环境。这两句既是对诸葛亮的称颂,也是对自己的鞭策。
本诗语言质朴通俗,直抒胸臆,不事雕琢,自然流畅,充分显示了李白诗歌雄奇豪放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