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道世人贫可怜,乱飘宇宙湿厨烟。
居高润下泽自普,只可在山如去年。
【译文】
不道世人贫可怜,乱飘宇宙湿厨烟。
居高润下泽自普,只可在山如去年。
【注释】
(1)“不道”句:诗人以夸张的手法写出了世人之穷困。“不道”,不说,不说出口。“世人贫可怜”,是说世上的穷人可怜可叹。“乱飘宇宙湿厨烟”,是说天下的穷人到处流浪,就像满天的雨云一样,把厨房都淋湿了。这句诗的意思是:人们贫穷到极点,像天上的雨云一样四处飘荡,把厨房都淋湿了。“厨烟”,指厨房中的油烟。“湿厨烟”,即雨云将厨房的油烟都淋湿了。
(2)“居高润下”四句:这四句的意思是:我虽然处在高位上,但是要为百姓造福却力不能及了。“居高”,居于高处,这里指处于高位的官吏。“润下”,滋润下层,这里指为百姓造福。“泽”,恩泽。“自普”,自己普遍,广泛。“只可在山”,只能在山上。“如去年”,如同往年。“志在恤民”,志向在于救济百姓。“王抚干”,王抚干的字是子干。
(3)“散作人间”两句:这两句的意思是:我的志愿是希望像天地一样,将恩泽普施到人间。“散作”,分散到,散布到。“大有年”,大有其年,很有作为的年头。“志在润物”,意思是希望像天地一样,将恩泽普施到人间。“三子之志虽不同”,这三人的志向虽然不相同,但都是很好的。“皆可嘉也”,都值得称赞。“各用其句作三绝”,每人根据自己的诗句创作一首绝句。“三绝”,指唐诗中的一种体裁,每首绝句共三联,共三句,中间两联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又以一绝自贶赠知录”,我又用一首诗来自嘲,送给知录。“自贶”,自我称赏。“赠知录”,赠送给知录。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友人写的赠诗,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关心民生的思想感情。
第一句“不道世人贫可怜”。诗人以夸张的手法写出了世人之贫之苦。“不道”,不说。“世人”,这里泛指老百姓。“贫可怜”,可怜可叹。“乱飘宇宙湿厨烟”,是说天下的穷人到处流浪,就像满天的雨云一样,把厨房都淋湿了。
第二句“居高润下泽自普”。诗人说自己虽然处在高位上的官位,但是要为百姓造福却力不能及了。“居高”,居于高处,这里指处于高位的官吏。“润下”,滋润下层,这里指为百姓造福。“泽”即恩泽,“自普”,自己普遍,广泛。“只可在山”,只能在山上。
第三句“只可在山如去年”,是说我的志愿是希望像天地一样,将恩泽普施到人间。这句诗的意思是:我虽然处在高位,但是要为百姓造福却力不能及了。
第四句“散作人间大有年”,是说我的志愿是希望像天地一样,将恩泽普施到人间。诗人希望自己的愿望能够实现,像天地一样,将恩泽普施到人间。
第五句“志在恤民王抚干”。“志在恤民”,意思是希望像天地一样,将恩泽普施到人间。“王抚干”,王抚干的字是子干。
第六句“散作人间大有年”,“散作”,散布,分散到。“大有年”,大有其年,颇有成就的年头。
第七句“志在润物三子之志虽不同”,诗人表示自己虽然与朋友志向不同,但他们都有一颗爱国之心。这里的“三子之志”,是指三位朋友的心愿和愿望。
第八句“皆可嘉也”。最后一句,诗人表示自己虽然与朋友志向不同,但他们都有一颗爱国之心,都是值得称赞的。
第九句“各用其句作三绝”,每人根据自己的诗句创作一首绝句。“三绝”,指唐诗中的一种体裁,每首绝句共三联,共三句,中间两联对仗工整,音韵和谐。
第十句“又以一绝自贶赠知录”,“自贶”,自我称赏。“赠知录”,赠送给知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