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淫秋雨阻桐川,无术那能补漏天。
传舍终宵不成寐,点灯重读旧诗篇。

【注释】

①桐川:指作者故乡桐江。桐江,古水名。

三绝:即“诗、书、礼”,是中国古代文人所应具备的文化修养。

②浸淫:形容雨水连绵不断。

阻:阻止,阻挡。

③无术:没有能力,没有办法。

那能:哪能够。

补漏天:修补漏水的大洞。

④传舍:旅舍,旅店,这里指考场的临时住宿处。终宵:整夜。不成寐:睡不着。

点灯:用灯火照明。重读:又读一遍。旧诗篇:指旧日的诗作。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淳熙五年(1178年)在临安参加省试前所作。当时诗人因家贫而无法买纸笔墨砚,只好向朋友借钱买了一支笔和一张纸,准备写诗。但因为秋雨连绵,无法到考场去应试。于是,他只好在旅馆中借灯光来写诗。

此诗以“桐川三绝遇太学三友”为题,抒发了诗人在逆境中的愁苦与无奈,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全诗以“桐川三绝”为题,实则暗寓了诗人自己的身世遭遇。诗人以“桐川”、“太学”、“三友”作为关键词进行解读。其中,“桐川”指的是作者家乡桐江;“太学”则是指当时的科举考试场所;“三友”则是作者与三位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和互相支持的关系。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了解到诗人当时的生活状况及心境变化,同时也能感受到他对于友情的珍视与执着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