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皇尚柔理,北客来输平。
投戈讲文艺,虞庠萃群英。
蔼蔼六年间,人物如西京。
菁莪各成材,龙虎巍标名。
东嘉号多士,半作鸿都生。
昭然藻鉴中,不负事业精。
先进日通显,天衢作雷轰。
后生益可畏,行艺方蜚声。
贤哉汝南丈,头角令人惊。
撑肠饱文史,欲振三年鸣。
偃蹇未如志,造物殊无情。
归来务遵养,绝意蜗角争。
高堂有慈亲,禄养须大烹。
壮怀不能已,千里提短檠。
掉头脱尘鞅,举翼摩太清。
贱子忝交末,平生荷推诚。
缅怀去年春,驾言共西征。
悠悠旧时路,君今独先行。
江梅弄春色,爱日烘新晴。
勿惮行役苦,会见归来荣。
【注释】
吾皇:指唐玄宗李隆基。尚柔理:推崇柔弱之政。北客:指北方来的使节。输平:指平定天下。投戈:放下兵器,表示停止征战。虞庠:指朝廷中选拔人才的机构。西京:长安,唐代都城。菁莪:指《诗经》中的《菁菁者莪》,是古代培养人才的场所。龙虎:指有杰出才能的人。东嘉:指在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任职的士人。鸿都:指东汉时期的鸿都门学,为选拔和培养文人学士而设。昭然:明亮的样子。藻鉴:比喻圣明的君主。天衢:指朝廷。雷轰:比喻声名显赫。后生:年轻的一代。贤哉:赞美的意思。汝南丈:指韩愈的朋友、同乡人韩湘南,字子高,因曾隐居于汝南(今属河南省),故称。头角:指人的才智。撑肠饱文史:比喻学问渊博。欲振三年鸣:指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就。偃蹇:指不得志,抑郁不得伸展。造物:指自然造化。蜗角:形容微不足道的小事物。天衢:天上的大道。高堂:指高大的堂屋,也借指家庭。慈亲:对母亲的敬称。禄养须大烹:指要获得俸禄,必须经过长时间的磨炼。壮怀:指宏伟的抱负。千里提短檠:意为长途跋涉时拿着手电筒照明。掉头脱尘鞅:意为脱离俗世,摆脱羁绊。举翼摩太清:比喻奋发向上,追求高远的目标。贱子:谦辞,自称或他人谦称自己。忝交末:指地位卑下,不能与别人交往。平生荷推诚:意谓平生受到别人的诚恳相待。缅怀:回忆。驾言:说。共西征:一起到西边去打仗。江梅弄春色:指梅花盛开,春天来临。爱日烘新晴:形容阳光明媚,天气晴朗。勿惮行役苦:不要畏惧路途遥远和辛苦。会见归来荣:指将来回来后能够获得光荣。
【赏析】
这是一篇赠别诗,是诗人送别友人韩湘南时所写。
此诗首联赞颂皇帝能推崇柔弱之政,安抚四方;颔联称赞北方使节归国,平定天下;颈联赞扬京城中选拔人才的制度,培养出许多英才;尾联勉励韩湘南要奋发向上,不要被世俗所累,早日功成名就。全诗表达了韩湘南归隐山林后,仍关心国家大事,渴望报效朝廷的心情。
“吾皇尚柔理”,首句点明主题,以“尚柔理”三字赞美皇帝善于治国安民。“北客来输平”,第二句写北方使节的到来,他们带来和平的消息。
第三联“投戈讲文艺,虞庠萃群英”,写使臣们归附后,朝廷选拔人才,聚集了许多人才。“蔼蔼六年间”,第四联写这六年里,朝中人才济济,像西京一样繁荣昌盛。“菁莪各成材,龙虎巍标名”,第五联写这些人才各得其用,成为国家的栋梁。“东嘉号多士,半作鸿都生”,第六联进一步描写这些人的才华,有的甚至成了鸿都门的学者。
“昭然藻鉴中,不负事业精”,“昭然”二句赞颂皇帝具有卓越的鉴别力,能够识别人才,让他们发挥各自的才能。“先进日通显,天衢作雷轰”,第七联赞扬那些先期得到提拔的官员,他们在官场上如日中天,声势浩大。“后生益可畏,行艺方蜚声”,第八联则希望后来的年轻人更加努力,他们的才能也将得到世人的认识。
“贤哉汝南丈,头角令人惊”,第九联直接赞扬韩湘南的才华出众。“撑肠饱文史,欲振三年鸣”,第十联描绘了他学识渊博,准备振翅高飞的情景。“偃蹇未如志,造物殊无情”,第十一联表达了他虽有雄心壮志,但命运不济,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归来务遵养,绝意蜗角争”,第十二联劝他回归田园生活,放弃功名利禄之争,以免徒劳无益。
“高堂有慈亲,禄养须大烹”,第十三联劝他孝敬父母,安心享受富贵生活。“壮怀不能已,千里提短檠”,第十四联鼓励他克服困难,努力学习。“掉头脱尘鞅,举翼摩太清”,第十五联祝愿他能脱离庸俗,追求高远的理想。最后两句“贱子忝交末,平生荷推诚”,作者自谦地位低下,但一直受到别人的真诚相待。“缅怀去年春,驾言共西征”,尾联回忆了两人一起度过的时光,并表达了共同奔赴战场的愿望。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关心和祝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