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眼非梅亦非菊,千叶繁英刻琮玉。
色含天苑鹅儿黄,影蘸瀛波鸭头绿。
日烘喜气光烛须,雨洗道装鲜映肉。
此梅开后更无梅,莫惜攀条饮醽醁。
【解析】
此首诗写梅,先从“非”字落笔。照眼的梅花既非菊花,也非牡丹,而是千叶繁英,犹如玉雕镂空,色彩如鹅黄般鲜亮;又像瀛洲水波映出鸭头绿影。颔联用拟人化的手法,把盛开的梅花比作天苑中鹅黄的鹅雏、瀛洲水中的鸭子,形象生动。颈联描写了梅花的风姿:日光照拂,喜气盈枝;雨洗道装,清新可爱。尾联则抒发了诗人对梅的喜爱之情。
【答案】
(1)照眼非梅亦非菊
指梅花虽不是梅花,又不是菊花。
(2)千叶繁英刻琮玉
形容梅花千片叶子密集如玉,十分华美。
(3)色含天苑鹅儿黄
形容梅花的颜色如同天苑中鹅儿的羽毛一样鲜艳。
(4)影蘸瀛波鸭头绿
形容梅花的影子映在瀛州之水波上,好像鸭子的头部那样碧绿。
(5)日烘喜气光烛须
形容阳光照射下,梅花如同有喜气一般,光彩照人。
(6)雨洗道装鲜映肉
形容雨水洗涤过之后,道上的行人穿着的道袍更加鲜亮,就像新穿上的衣服一样。
赏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时,注意把握诗歌中的意象特点以及运用的表达技巧,根据要求进行赏析。
这首诗以咏梅起兴,写诗人于省中观赏到一树盛开的梅花,不禁赞叹不已。接着诗人将这棵梅花树与“天苑”、“瀛洲”相联系,赞美它如玉雕镂刻,色彩鲜艳。然后诗人抓住梅花的形和色的特点,分别用“鹅儿黄”与“鸭头绿”,来加以比喻,并描绘其“日烘”、“雨洗”之后的明净美丽。全诗四句,前两句总写梅花的外形和颜色,后两句写梅花的风姿和神韵。最后一句点出“此梅开后更无梅”的主题,意在劝勉人们不要因见到这朵梅花而沾沾自喜、忘乎所以,而应珍惜眼前的好时光,不要虚度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