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果作堂堂去,啼鸟唤春春不住。
明珠万颗玉为钱,欲买风光嗟已莫。
蓬山地冷花木稀,只有寒梅已先雨。
谁遣虬枝上高架,稍觉云阴覆行路。
雨馀景物犹未佳,叶底精神不多露。
鼻观疑闻班马香,姿比何郎更风度。
平生惜春如惜别,老眼待花如待哺。
幽亭相对止三人,草草杯盘为花具。

注释:

  • 青春果作堂堂去,啼鸟唤春春不住。
  • 青春:指春天,象征着生命的开始。
  • 果作:形容果实丰满,结实的样子。
  • 堂堂堂:形容果实丰满,结实的样子。
  • 啼鸟:春天的小鸟在枝头欢快地鸣叫,象征着生机勃勃。
  • 春不住:春天总是匆匆而过,无法留住。
  • 明珠万颗玉为钱,欲买风光嗟已莫。
  • 明珠:珍贵的玉石,比喻美好的事物。
  • 万颗:数量众多,强调其珍贵。
  • 玉为钱:用玉石作为货币,形容其价值连城。
  • 风光:美景和风光。
  • 嗟已莫:感叹美好的东西已经逝去。
  • 蓬山地冷花木稀,只有寒梅已先雨。
  • 蓬山:传说中的仙山,这里借指荒凉的山野。
  • 地冷:形容山野的寒冷。
  • 花木稀:形容山野的花木稀少。
  • 寒梅:在严寒中开放的梅花,比喻坚强不屈的精神。
  • 先雨:在春雨来临之前就已经开放,形容梅花的坚韧。
  • 谁遣虬枝上高架,稍觉云阴覆行路。
  • 虬枝:弯曲的树枝,这里形容梅花枝条盘旋交错。
  • 高架:形容梅花枝条高耸入云。
  • 云阴:云层遮蔽了阳光,形容天气阴沉。
  • 覆行路:云层遮住了道路,给人一种行走困难的感觉。
  • 雨馀景物犹未佳,叶底精神不多露。
  • 雨馀:春雨过后的景象。
  • 景物犹未佳:虽然春雨过后,但是景色并不完美。
  • 叶底:形容梅花隐藏在叶子下面。
  • 精神不多露:梅花的精神并不张扬,给人一种含蓄的感觉。
  • 鼻观疑闻班马香,姿比何郎更风度。
  • 鼻观:形容通过嗅觉来观察事物的能力。
  • 班马香:形容梅花的香气如同古代的名士一样高贵。
  • 姿态比何郎:形容梅花的姿态优美,如同古代的名士何逊一般。
  • 平生惜春如惜别,老眼待花如待哺。
  • 平生:一生之中。
  • 惜春:珍惜春天的到来,也表达了对春天的留恋之情。
  • 如惜别:形容对春天的到来就像对待离别一样珍惜。
  • 老眼:年老的眼睛,这里用来表达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 待花如待哺:形容对春天的到来就像等待食物一样渴望。
  • 幽亭相对止三人,草草杯盘为花具。
  • 幽亭:安静的亭子,这里形容环境的宁静。
  • 相对:两个人面对面地坐着,形容与朋友相聚的情景。
  • 止三人:形容人数不多,只有三个人在一起。
  • 草草杯盘:形容准备的简单,没有过多修饰。
  • 为花具:用来装点花朵的器具,这里用来形容对花朵的喜爱之情。
    赏析:
    这是一首咏梅诗,诗人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梅花傲雪凌霜、坚韧不拔的品格,展现了对梅花的喜爱之情。首句以“青春果作堂堂去,啼鸟唤春春不住”开篇,描绘了春天的到来和鸟儿欢快的歌声。第二句“明珠万颗玉为钱,欲买风光嗟已莫”,诗人用明珠和玉来比喻美丽的景色和美好的事物,表达了想要挽留美好时光的无奈。第三句“蓬山地冷花木稀,只有寒梅已先雨”,描述了荒凉的山野和稀少的花木,以及寒梅在春雨前就已经开放的奇特景象。最后两句“谁遣虬枝上高架,稍觉云阴覆行路”和“雨馀景物犹未佳,叶底精神不多露”,进一步描绘了梅花的坚韧和含蓄之美。整首诗通过对梅花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