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边旱魃凌高秋,草木焦卷生百忧。
正欲焚山泣魑魅,忽惊暴雨交田畴。
牲羞奔走群祀喜,雷公怒叱万鬼囚。
何当尽洗炎热苦,坐令清风还九州。

【解析】

“次韵周子发喜雨”是这首诗的题目。题目是诗歌的窗口,透过窗户可以看到诗人的情感与思想。本诗以“旱”为题,表明作者要表达的是“雨”。诗中“喜雨”“焦卷生百忧”等字句,表达了作者对旱灾的忧虑之情。诗的后半部分则表达了雨过天晴后的喜悦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答案】

①首联“天边旱魃凌高秋”,点明时令是深秋,旱灾严重;“草木焦卷生百忧”写出了旱灾给大自然带来的灾难。②颔联写人们盼雨的心情。③颈联写喜雨到来后人们的欣喜之情;“雷公怒叱万鬼囚”写出了雷雨过后的壮观场景。④尾联写喜雨过后人们的喜悦之情及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赏析:

这首诗作于南宋乾道二年(1166)七月至八月间。当时,南宋政府派大臣周子发出使金朝,途经江州(今江西九江市)时得雨,他写下了这首诗,作者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干旱天气的不满以及对喜雨到来的欢迎。

全诗共八句,可分为四层来解读。第一层(一、二句),写旱灾之状。第二层(三、四句),写喜雨降临的情景。第三层(五、六句),写喜雨之后人们的喜悦心情。第四层(七、八句),写希望天下永无旱灾之意。

诗的前两句“天边旱魃凌高秋,草木焦卷生百忧”,用两个意象“旱魃”和“焦卷生百忧”,把旱灾造成的严重后果形象地表现了出来。“旱魃”指传说里能引起旱灾的水神,这里用来比喻连年不雨造成的灾害。“草木焦卷”,说明庄稼都枯死了。“百忧”,指百种忧患,这里指百姓因旱而愁苦万分。

诗的第三句“正欲焚山泣魑魅,忽惊暴雨交田畴”,承接上一句,由自然现象引发出人间的苦难,进一步描写旱灾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焚山泣魑魅”指的是人们焚烧山林,向鬼神哭泣,祈求下雨。“交田畴”是指雨水冲刷田地,让禾苗得以复苏。这句诗通过对比,更加突出了旱灾的严重性,也更加突显出人们对雨的迫切希望。

诗的第四句“牲羞奔走群祀喜”,描绘了人们在旱灾面前的无奈和期盼,以及在雨来之际的欢呼和喜悦。这里的“牲羞”指的是祭祀用的牛羊,“奔走群祀”指的是人们为了祈求雨而忙碌奔波。“群祀”,即集体祭祀,指百姓们一起祈祷下雨。“喜”是欢喜的意思。这一句诗,既表达了百姓们在旱灾面前的无奈,又体现了他们对雨的到来的热切期盼和欢欣鼓舞。

诗的第五句“雷公怒叱万鬼囚”,“雷公”是指司雷电之神,这里用来比喻上天降下大雨的神力。“万鬼囚”指的是被雷公所降下的大雨吓跑了所有恶灵。这里的“雷公怒叱”,既是对自然界力量的赞美,也是对农民们盼望已久的雨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农民们的同情和关心。

诗的最后两句“何当尽洗炎热苦,坐令清风还九州”,“何当”指的是什么时候能够实现,“尽洗炎热苦”指的是彻底清除炎热的烦恼,“坐令清风还九州”则是说让清爽的风儿回到九州大地。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于农民们艰苦劳作的同情,又体现了诗人对于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向往。

这首诗通过对旱灾和喜雨的描述,展现了农民的艰辛生活,也抒发了作者对农民的关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