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槊当年知阿瞒,后来谁复识波澜。
两苏门地陪高咏,千古文章得细论。
耆旧只今无此语,风流端要善清言。
想当巧匠傍观处,洗尽人间斧凿痕。
【注释】
- 横槊:持矛。槊,长矛。2. 阿瞒:曹操的小名。
- 两苏门:指苏轼、苏辙兄弟的诗作。4. 高咏:高声吟诵。5. 细论:详细论述。6. 耆旧:年长者,老人。7. 风流:才气风雅。8. 巧匠:巧手良工。9. 傍观:旁观。
【赏析】
这首诗是题曹子方诗集之后的一首赠答之作。诗中首先对曹子方的诗歌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他是识得曹氏父子文章波澜壮阔的人;接着赞美他的弟弟苏轼的诗才高妙;后两句则赞扬他的诗才和人品,称赞他是一个善于言辞的聪明人,最后以“想当巧匠傍观处”来表示对他的赞赏。
首联“横槊当年知阿瞒,后来谁复识波澜”,意思是当年曹操挥舞长矛横槊于阵前,谁能认出他才是一代枭雄;现在还有谁能认识出他的诗篇波澜壮阔,意蕴深远呢?诗人用“知”、“识”一词,既表明了诗人对曹操诗歌的高度评价,也表现了他的谦虚和谨慎。
颔联“两苏门地陪高咏,千古文章得细论”,意思是说曹子方的兄长苏轼、弟弟苏辙在文坛上地位崇高,他们的诗作被世人传诵,值得我们细细品味。这里的“高咏”与“细论”都是赞颂的意思。“两苏门地”指的是当时的文坛两大家族——苏门四学士(苏轼、苏辙、苏洵、苏过)的后代。
颈联“耆旧只今无此语,风流端要善清言”,意思是现在的年长的士人没有这种语言表达的能力,只有曹子方这样的人才能善用言辞。“耆旧”即年长的士人。“风流”指有才华。
尾联“想当巧匠傍观处,洗尽人间斧凿痕”,意思是说曹子方就像一位技艺高超的工匠一样,在一旁观看着人们的作品,然后将其雕琢完善,使其变得完美。“想当巧匠”意为想象曹子方就如同一位巧手良工一般。“傍观处”即在旁边观看的地方。“洗尽人间斧凿痕”意味着曹子方能够去除人们作品上的粗糙痕迹而使之变得更加完美。这里的“斧凿痕”指的是那些粗制滥造的痕迹。
整首诗以赞颂曹子方的文学才华为主题,表达了对其诗歌艺术的高度赞誉,同时也赞美了他的人品和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