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马度关山,关山三尺雪。
马尽雪亦乾,沙飞石更裂。
归来三五骑,旌旗映雪灭。
不见去时人,空流碛中血。

【赏析】

此诗作于天宝十四年(755年)冬,诗人被流放夜郎途中。诗中描绘了一幅边塞风雪图。

“度关山”三句,写将士们跋涉关山的艰苦情形。关山,即函谷关以西一带,是当时通往西域的要道。这里所说的关山,应是指从长安出发向西去的险峻道路。“万马度关山”,形容队伍浩大。“关山三尺雪”,指关山上积雪深达三尺,说明天气十分寒冷。“沙飞石更裂”,形容雪后风力强劲,飞沙走石,路难行走。

这四句诗通过夸张的手法,把将士们长途跋涉、风餐露宿的艰辛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

“归来三五骑”二句,写归来时的情景。“三五骑”,指归来的战士只有三四人。“旌旗映雪灭”,意思是说,战士们的旗帜在风雪中迎风招展,但因为旗帜上沾满了雪,所以旗帜在风中摇曳不定,显得有些暗淡无光。“不见去时人”,意思是说,由于风雪太大,战士们已经看不见同伴的面孔。“空流碛中血”,意思是说,战士们虽然回来了,但他们的血也流干了。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将士们的深情怀念和对战争的深深忧虑。

这首诗采用了白描手法,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将士们在艰难环境中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边陲地区的荒凉景象和人民生活的困苦,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