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来古括州,吴楚一节游。
衣染匡庐碧,诗清雁荡秋。
山行寻隐逸,野坐傲公侯。
不欲携书献,文章生古愁。
【注释】
君来古括州:君,指作者的朋友。括州,今浙江丽水一带的古地名。古括州,指括苍山地区。
吴楚一节游:吴,泛指江浙一带。楚,泛指湖南湖北一带。一,指古代楚国地域。一节,特指此地为一方之主。游,指作客或游览。
衣染匡庐碧:衣,指衣服。匡庐,今江西庐山。碧,指绿色。
诗清雁荡秋:诗,指诗歌。雁荡山,今浙江温州附近的一处风景名胜区。秋天景色清丽。
山行寻隐逸:山行,指在山林中行走。隐逸,指的是隐居山林的人。
野坐傲公侯:野,指野外、旷野。公侯,指封建社会中的高级官员或封疆大吏。
不欲携书献:不,否定副词。不欲,不愿意。携,携带。书,书信。献,进献。
文章生古愁:文章,这里指诗歌和文学创作。古愁,古人留下的愁绪,引申为历史遗留问题。
【赏析】
此诗是作者赠给朋友括苍季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以及对朋友隐居生活的赞美之情。
第一句:“君来古括州,吴楚一节游。”诗人以“君”字开篇,表明这是一首写给朋友的诗。他提到自己和朋友来到古括州,这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地方,有着吴楚的美景和独特的风情。这里的“一节”,可以理解为一种特定的方式或途径,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精神境界。整句话的意思是说,朋友来到这个美丽的地方,就像我们一样,成为了这个地方的一部分。
第二句:“衣染匡庐碧,诗清雁荡秋。”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朋友在括苍山的所见所闻。这里的“匡庐”指的是庐山,而“雁荡山”则是浙江温州附近的一处风景名胜区。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朋友的衣服被染上了庐山的绿色,而他写的诗歌则清新如秋天的雁荡山。这两句话不仅描述了朋友的外貌和气质,还表达了他对朋友才华的赞赏之情。
第三句:“山行寻隐逸,野坐傲公侯。”诗人继续描绘朋友的生活状态。这里的“山行”指的是在山林中行走,而“野坐”则表示他在野外坐着休息。最后一句“傲公侯”可以理解为对权力和地位的蔑视,也可以理解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整句话的意思是说,朋友在山林中寻找隐士,而在野外坐着时则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尾句:“不欲携书献,文章生古愁。”诗人以反问的方式结束全诗,表达了对历史遗留问题的关注。这里的“携书献”可以理解为带着书籍进献给他人的意思。整句话的意思是说,朋友不愿意带着书籍去进献给他人,而是希望用自己的文章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见解。这两句话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性格的赞赏之情,也反映了他对历史遗留问题的关注和反思。
这首诗通过描绘朋友的生活状态和性格特点,表达了对朋友深厚的感情和美好的祝愿,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历史遗留问题的关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