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辔数残更,似闻鸡一鸣。
春风马上梦,沙路月中行。
笳鼓远多思,衣裘寒始轻。
稍知田父稳,灯火闭柴荆。
诗句释义
1 发馆陶(出发到馆陶):馆陶,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
- 促辔数残更(催促马快一些以赶早路):促辔,催促马快行的动作;更,古代夜间的单位,一夜分为五更。
- 似闻鸡一鸣(好像听到鸡叫一声):似闻,似乎听见;一鸣,表示声音小而轻,这里比喻鸡叫声。
- 春风马上梦(梦中有春风拂过):春风,春天的风;马上,骑马;梦,梦境。
- 沙路月中行(在沙地上月光下行走):沙路,指沙地的道路;月中,指月亮照下来的地方。
- 笳鼓远多思(远处的笳鼓声引起许多思绪):笳鼓,古代军中吹打乐器;多思,引起很多思绪。
- 衣裘寒始轻(初见寒气时感觉衣物开始变轻):衣裘,指冬天穿的皮毛衣服;寒,寒冷。
- 稍知田父稳(稍微知道农夫的稳重):田父,指农人;稳,稳定。
- 灯火闭柴荆(家中的灯火熄灭,柴门紧关):灯火,指家中的灯光;柴荆,指门上的粗绳索或木条。
译文
早晨出发到馆陶,催促马匹快跑,因为天色已晚。
听着远处传来的鸡鸣声,仿佛是在梦中。
在沙路上,月光洒落,如同行走在梦境之中。
远处传来的笳鼓声让人产生许多思绪。
初见寒气,觉得身上的衣服变得轻松。
稍微了解农人的稳重与坚韧。
夜晚回到家中,家的灯火已熄,柴门紧紧关闭。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旅途生活的诗作。诗人以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从馆陶出发至归家途中所见所感。
开篇“发馆陶”,直接点明了出发的地点和时间,为后文营造了一种清晨启程的氛围。接着“促辔数残更”一句,不仅写出了对时间的紧迫感,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焦急和期待。紧接着通过听鸡声和感受春风的描绘,营造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旅途氛围。
诗中的“沙路月中行”、“笳鼓远多思”,“衣裘寒始轻”等句子,都是通过对自然景观和情感状态的描述,表达了旅途中的孤独、寂寞以及对故乡的思念。这些描写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也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
“灯火闭柴荆”,则是一个收尾之笔,它不仅象征着诗人结束了一天的行程,也意味着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愈发强烈。整首诗虽然篇幅不长,但每一个字句都充满了诗人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