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说才高世所珍,诸贤谁敢望光尘。
讨论润色今为美,学问文章老更醇。
赋拟相如真复似,诗看子建的应亲。
仍闻悟主言多直,许史家儿往往嗔。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上西垣舍人:指唐代诗人张九龄,他曾在唐朝皇宫的西面设立“学士院”,称为“西省”,他曾任中书令(即宰相),因此被称为“舍人”。
才高世所珍:才华横溢,被世人珍视。
诸贤谁敢望光尘:诸位贤能之人,谁能与张九龄相提并论呢?
讨论润色今为美:在讨论和润饰文字的过程中,使得作品更加美好。
学问文章老更醇:学问深厚,文章优美,年岁增长后更加醇厚。
赋拟相如真复似:模仿司马相如的作品,虽然逼真却似乎少了些什么。
诗看子建的应亲:读《古诗十九首》,其中的情感与子建(曹植)的作品相似。
仍闻悟主言多直:仍然听说皇帝(唐玄宗)的话语直率无隐。
许史家儿往往嗔:许家(即许敬宗家族)子弟常常因为直言而生气。
这首诗的赏析如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中表达了他对才华与学问的看法,以及对当时文人的态度。
首句“共说才高世所珍”,意为大家一致认为他的才华是世人所珍视的。张九龄作为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其才华得到了广泛的赞誉。
次句“诸贤谁敢望光尘”,表示在他的才华面前,其他贤人也难以企及。这里强调了他的卓越地位和影响力。
第三句“讨论润色今为美”,意味着在讨论和润饰文字的过程中,使得作品更加美好。张九龄注重文学创作,他认为好的文学作品应该经过精心打磨,使之更加优美。
第四句“学问文章老更醇”,表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学问和文章也更加醇厚。这反映了他对文学事业的执着追求和不断积累的过程。
第五句“赋拟相如真复似”,意为模仿司马相如的作品,虽然逼真但似乎少了些什么。张九龄擅长赋诗,他在这里提到了司马相如,表示他的作品虽然有相似之处,但仍有自己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第六句“诗看子建的应亲”,意指读《古诗十九首》时,其中的情感与子建的作品相似。张九龄对《古诗十九首》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古代诗歌的欣赏之情。
末句“仍闻悟主言多直”,意思是仍然听说皇帝(唐玄宗)的话语直率无隐。这里的“悟主”可能指的是张九龄或其他官员,他们敢于直言不讳地表达意见,体现了他们的正直品质。
整首诗通过对张九龄的评价和对其文学成就的赞美,展现了他对才华、学问和正直品质的追求和执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在政治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他们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